「本官所请上舍试与放优等一名。照得在法,试上舍,以就试人每三人取合格者一人。不及三人,亦取一名。人才不及则阙之。所取人十分为率,上等一分,中等二分,下等七分。缘武学上舍试依上条系十人以上,合取放优等一名。其内舍生,元额止二十人赴上舍试,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数,(舍生元额止二十人赴上舍试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数)不合取放优等「不合取放」前:「舍生元额」至「以上分数」二十八字,原校以笔画去,乃为衍文。。今来内舍生虽以二十六人为额,取八人,亦系不及十人之数。」故有是命。
【宋会要】
淳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诏:「武学外舍生,有校定公试合格,用程大昌所请五等弓马法,与程文五等相参,入上中等者,即与据阙升补;入下等者,候将来再试入等,依名次据阙升补。其忝入上中等,当年无阙升补不到之人,候将来再试入等,亦与依名次据阙升补。」先是,武学博士樊仁远言:「武学生以一百三十人为额,自绍兴二十七年国子祭酒杨椿申请,以外舍生岁终预校定,次年公试合格,不分等弟,尽行据阙升补,遂至每榜升补少至七八人,多至十四五人。至干道五年,国子司业

程大昌病其滥进者多,申请以外舍生赴公试,有校定人入上等者,听补入;中下等者,候将来再试入中等者,听补。又立格(大)[太]严,两年公试,仅升补一名。至干道七年,国子祭酒芮烨乞依旧行杨(桩)[椿]所立之法,当年补至十五人,复有滥进之弊。乞将前后申请斟酌中制,别立升补校定法。」故有是命。
二月二十日,诏:「武学内舍生,如曾犯第二等、第三等规罚,止碍当年选考行艺及当年升补。若系上舍试年分,不曾犯第三等以上罚,即与升补。」以兵部勘当,从武学学生之请,比付太学法。
二十四日,兵部、国子监言:「武学生郑突等,乞依干道四年内舍无阙,先将上(名)[舍]名阙放行公试升补。候上舍发榜日拨填。照得干道四年武学即无内舍阙额,承指挥,借阙放行公试,共升补过一十人。今来内舍亦无阙额,乞依例借已成优等校定人三人,及将来有校定人试中升补上舍退下内舍阙额二名,通借五名放行今年公试,遇阙升补。」从之。
【宋会要】
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太上皇帝庆寿赦:「应绍兴三十二年以前补中武学生,见年七十以上人,可令礼、兵部保明以闻,特与补承信郎。内舍、上舍生父母年七十以上,外舍生父母年八十以上,并与初品官,妇人与封号。已经官封者,(入)[父]与转一官资,母与冠帔。令经所属自陈保奏。」
先是先是:苗校据本书崇儒一之四一所载,以为下文三年即为淳熙三年,与上条不相接,遂删去「先是」二字。当是。,

三年四月三日,礼部国子监言:「武学大小职事,该遇庆寿赦,参酌推恩(入)[人]:大职事三名,并与(承兑)[永免]解试上舍免省人一名,候将来殿试唱名到部日,与占射差遣一次。小职事十一人,并与将来解试一次。学生各赐束帛。」诏并依拟定。
四年二月十一日,诏武学武成王神像并两廊从祀,令重行塑绘。其旧像,权迁后殿四廊。详见褒崇先圣。」
七月十八日,诏:「自今武学博士,武学谕,并(与)[于]武举出身人内选差。」
五年五月七日,诏:「礼部国子监量立武学国子员额,依太学国子例,收补武臣亲属教育。如文臣亲属愿就武学国子补试者,听。」先是,臣僚奏:「来岁省试后,太学、武学例有补试。欲量立武学、国子员数,收补武臣亲属。」诏令兵部看详。既而条具来上,故有是命。
二十三日,诏:「武学博士改官,依太学博士条施行。」先是,武学博士樊扩言:「在法,国子博士及京官、太学博士在职一年以上,减磨勘二年。至干道元年六月初十日所降指挥,于『太学』字下添入『武学』二字,则是武学博士事体一同。今来选入太学博士,通历任四考,在职一年,改合入官;而武学博士,通历任却用五考,在职又须及二年。且武学博士立班、序位、官品、请给,并与太学博士一同,初无京官选人之别。而尚左侍左,立法自相抵捂。今来武学谕既已依太学正、录在职一年,通历任五考,改合入官,修入淳熙侍左司勋格,今只乞依武学谕已降

指挥,在职一年,通历任五考,用礼部国子监长、贰举主贰员,改合入官。」故有是命。
七月三日,诏:「太学内舍,既以十分方预优较,武学内舍,亦以十分方入上等。无人,则阙。」从礼部侍郎齐庆胄请也。
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诏:「武学博士、学谕,并于武举出身人内选差,比类文臣条格推赏。仍下敕令所司删修。」继而武学博士孔异、武学谕蔡镐言:「已降旨,武学博士、武学谕,并于武举出身人内选差,其赏格未尝删修异等。见任博士、学谕各及一年以上,亦合照京官武学博士推赏。兼武谕杂压在(人)国子、太学正之下,国子、太学录之上。亦合照京官任正、录条格、一体施行。」故有是命。
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