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议臣就差雇二法取便百姓者修行之,无牵新书,无执旧说,民以为善,斯善矣。」
五年五月八日,诏:「差役法内有未备事,令中书舍人王岩叟、枢密院都承旨韩川与右谏议大夫点检户部文字刘安世同看详,具利害以闻。」先是,安世言:「臣伏见朝廷欲变役法,今将四年将:《长编》卷四四二作「已」,疑是。,选官置局,讲求利害,天下之议悉使折衷,谓嘉佑差役之制已便矣差:原作「善」,据《长编》卷四一四改。
。然当时悉见其害者,今则损而去之;元丰约束之制民以为利者,今则取而益之。至于风俗之殊尚,南北之异宜,本诸人情,裁以国论,随方条列,罔不具备。而奸邪之人内怀顾望,造播横议,必欲沮毁,遂致一二小臣敢执偏见,妄进邪说,欲罢差役,依旧雇募。天下人情莫不疑惑,此最当今之大患么。议者谓不役其身,止令输钱,则公私两便,而可以么行。臣请有以折之。国家泉货,经费所资,许官鼓铸,岁有定额,民或盗为,罪至论死。今弃其易出之力,而责其难致之

钱,又使上户止纳数千,下户自来无役者例使功赋,损九分之贫民,益一分之上户。以一家一岁蹑之,则输钱若省而易给;以终身累世计之,则所出不赀而难供。今聚敛之臣,惟欲诛剥生灵,而不为天下长么之虑,讵可信哉 议者又谓人户输不及三番处户:原作「亡」,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六○及《长编》卷四一四改。,恐役太重,臣亦有以折之。治平之前,天下户口一千二百七十余万,而旧法役人五十三万六千余人。元丰之后,户口一千八百三十五万九千有奇,较之治平,已增五百六十余万,而新定役人,止放四十二万九千余人,比之旧法,却减十万七千之额。以为输差不足,亦以过矣。臣窃谓知法之未良,改之不可不速;知法之已善,守之不可不固。顾陛下特奋干刚刚:原作「纲」,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六○、《长编》卷四四二改。,力主差役,深诏执政,固守初议,毋使轻徇浮言,妄有变易,庶几祖宗之成法,不为奸人之所夺,天下幸甚!」
九月二十四日,户部言:「河北、河东、陕西乡差衙前,据投名人所得支给等钱,并减半给。投名衙前,除依条本户合差耆长不免外合:原无,据《长编》卷四四八补。,其余色役并免。」从之。
元佑六年七月十二日,三省言:「诸州衙前旧行募法日,除依优重支酬外酬:原作「配」,据《长编》卷四六一改。,未有差使者,并月给食钱。昨(除)[降]指挥,已将旧日所支雇食钱量添入重难分数。今来招募到衙前前:原作「门」,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六一改。,日支钱数虑致阙乏。」诏令户部下逐路转运、提刑司,随州县土俗,于所用支酬额钱内参酌立定优重分数,及月给食钱,不得过旧募法所支数。户部请诸州衙规内十分

阙一分已上招募未足处,以元佑元年罢募法日所用优重支酬雇食钱都计钱数为额;阙一分以下及招募数足处,以新定优重支酬等都计钱数为额。如合有增损,并听本州岛具利害申监司考察,保明申部。从之。
同日,三省言:「诸路投名衙前,并依三路已得朝旨,除依条本户合差耆长不免外,其余色役并免。」诏:「应诸路投名衙前与免本户第二等已下色役。乡差人户,并令以投名人代,愿投充长名者听。」
八月十四日,尚书省言:「州役令乡差者,若本等及次一等户空闲不及四年者,以助役钱雇募有行止、不曾犯徒刑人充。其助役钱约度雇本州岛色役,不足,即先于户狭役烦处雇募。各依本役年限,候满日候:原无,据《长编》卷四六四补。,本县案籍取有空闲年及人户对行差罢。其人户空闲自及四年以上处,不在此限。若不咤造簿编定,及人户纠决,辄有升降差募者,委监司按劾。诸州每年据所纳助役钱,除留一分准备外准备外:原无,据《长编》卷四六四补。应雇募支用有阙剩,委提刑司通一路有无移用。」从之。
十八日,户部言:「应输助役钱人户典卖田输: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六一及《长编》卷四六四补。,限五十顷止。限外田依免役旧法,全输役钱。未降 前已过限者,非荒田并坟地若恩赐者,不在此限。」从之。
二十三日,户部言:「按《元佑差役 》:单丁、无丁或女户,如人丁添进,合供力役者,若经输钱二年以上,与免役一次。缘其间有户窄役频处,今欲依本条下添入注文:『户窄空闲不及二年处,即免一年。』」并从之。
十一月

十七日,户部言:「诸州见役投名衙前,所历重难合得支酬见钱,愿积留在官,指买场务,除见买扑人接续再买外,余并许依额钱承买。其场务召人添钱者,如与百姓价等,亦先给衙前。若已历重难,钱额但及七分,亦许指买。所少额钱,分四季纳。」从之。
七年二月十二日,诏:「今后府界诸县手力本等合差户空闲不及三年者,以助役钱募人充应。依本役年限,候满日,有空闲及三年人户年:原作「等」,据《长编》卷四七○改。,即行差罢。」
九月六日,三省言:「诸路差役第三等以上户空闲四年,第四等以下户空闲六年。不及逐等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