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直堂四十五名。看监工食直一百三十四名
通政司直堂直厅看监共五十名
大理寺直堂直厅把门共六十一名
尚宝司看朝房七名
太常寺直堂十八名
国子监看朝房把门看仓看库各二名
太僕寺直堂十名
行人司直厅七名
鸿臚寺直堂二十名。又看朝房等项三名
钦天监把门观象臺共六名
太医院直堂十名
宗人府直堂直厅共二十名
五府看朝房各二名
锦衣卫直堂直厅共二十六名
镇抚司直厅看监共四十三名
凡陞俸官。弘治十八年令、凡陞俸官员、除有军功、并九年考满、加陞俸级者、准照今陞品级僉给皂隶。其餘乞
恩等项陞俸者、止照原任官品拨与
○正德三年题准、纪善歷任陞俸、及九年之上、照依五品俸级、岁拨柴薪皂隶四名。若年劳未及、仍候九年、奏请添拨
○嘉靖七年题准、凡有军功陞俸、俱於原职上加陞。其柴薪皂隶、不论官级正从、自五品以下、每一级加皂隶一名。八品以下陞俸者不加。五品以上、每一级加皂隶二名。再有军功、以次递加、至十四名而止。以后官虽迁转、止照原陞俸级皂隶数目带支。不许随官加带。其僉拨日期、在京以除授日為始。在外以文书到日為始
○九年题准、今后
亲王长史官员陞俸者、通前歷任九年、俱照例添拨皂隶
凡带衔官。弘治十七年题准、在外带衔官员、应得柴薪皂隶、照例於本布政司、坐派所属相应州县、徵收完足、类解本司收贮。每年终作二次差人分送各官住札去处交收、取收领缴照
○嘉靖三十二年题准、在京带衔官员、直堂皂隶、原无额派。每年动支缺官银一百两、雇人应役、自到任之日為始。如遇陞转、查照住支。近例、三品支一百两。四品八十两


凡公差官。弘治五年题准、京差、并公差出外官员、该用跟随皂隶、俱要经由兵部武库司手本、方纔应付、不许滥拨
○十三年、令都督等官、有公差在外、管守地方者、应与巡抚都御史事体相同。其皂隶仍於在京本衙门支领。有奏要在外布政司支领者、不准
○十八年题准、京差各官皂隶、该衙门用印信手本、开送兵部。该司行宛平上元等县拨送。内奉
旨点差者、每员四名。其餘二名。差满仍用手本送回。转行该县、仍查各官差满日期、扣除工雇。每年终造册送部。南京开送南京兵部查考
○嘉靖元年、令兵部札付顺天府、自嘉靖二年為始、於该解缺官皂隶、并斋膳等夫银内动支一千两、通融雇募。在京公差官员长跟皂隶。差完、及出巡之日、截日扣除。如再不敷、於固安等属县徵派。年终造册缴部查考。其三年五年一次差官、并暂差等项、皂隶止於宛大二县僉拨
凡僉派徵解。洪武元年令、凡府州县额设祗候、禁子、弓兵、於该纳税粮三石之下、二石之上。人户内差点、除纳税粮外、与免杂泛差役。毋得将粮多人户差占。应天府祗候二十名、禁子三十名、各府以秋粮為额。二十万石之上、祗候二十名、禁子一十五名。一十万石之上、祗候一十八名、禁子一十三名。一十万石之下、祗候一十五名、禁子一十名。各州县以秋粮為额。一十万石之上、祗候一十五名、禁子一十名、弓兵三十名。五万石之上、祗候一十三名、禁子八名、弓兵三十名。五万石之下、祗候一十名、禁子七名。弓兵三十名
○永乐间、令各项皂隶、以均徭人户為之。在京在外、俱以一年為满
○宣德间、令随从皂隶、不愿应当者、每名月办柴薪银一两
○弘治初、令凡两京公使、并仓库秤子等役、不愿应当者每名岁出工食银十两
○六年题准、今后将该解京班皂隶、除原係直厅等项者、照旧俱解正身、并工食银两外。若係各官名下跟随皂隶、办柴价银两、总收在官、煎销成锭、上凿银数成色、用纸包裹、再写银数、用本州县印信封记、差吏典或阴阳生一人、转给批文、每皂隶十名、内选用殷实皂隶二名、一同管送、赴部交割。兵部武库司、总写手本、连直厅等项正身、并柴价银、通送各衙门总管皂隶司分、当日俱总取手本回照
○八年题准、都御史等官一百八十二员、应拨柴薪皂隶共四百八十五名。查照原减之数、派河南山东山西等布政司、北直隶所属。河南布政司一百九十三名。山东布政司一百七十名。山西布政司一百一十名。真定府七十四名。保定府五十名。顺德府三十四名。广平府四十三名。大名府六十五名。永平府三十三名。河间府三十四名。著落各该司府掌印正官、查勘所属州县人户多寡、每年斟酌分派均平、自弘治九年為始、作急差人解部、听候拨发应役、先将僉派过州县皂隶名数、开报兵部、以凭查考。后再有添设官员、就照此例僉用
○十二年题准、自弘治十四年為始、照近年兵部题准事例、係布政司去处、将布按二司等衙门、係直隶去处、将本府并所属州县等衙门、大小官员、合得皂隶马夫、共该银若干两、著落该属州县、斟酌人户多寡、分派徵完。係马夫者、每官一员、将银倾作四十两一锭、係皂隶者、每名倾作十二两一锭、俱解本府交收。该上司者、著人解布政司、分送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