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高祖龙潜旧宅。贞观六年立为寺。
天女寺 敦业坊。贞观九年。置为景福寺。武太后改为天女寺。
敬爱寺 怀仁坊。显庆二年。孝敬在春宫。为高宗武太后立之。以敬爱寺为名。制度与西明寺同。天授二年。改为佛授记寺。其后又改为敬爱寺。
福先寺 游艺坊。武太后母杨氏宅。上元二年。立为太原寺。垂拱三年二月。改为魏国寺。天授二年。改为福先寺。
长寿寺 嘉善坊。长寿元年。武后称齿生发变。大赦改元。仍置长寿寺。
崇先寺 证圣元年正月十八日。以崇先府为寺。开元二十四年九月一日。改为广福寺。
圣善寺 章善坊。神龙元年二月。立为中兴。二年。中宗为武太后追福。改为圣善寺。寺内报慈阁。中宗为武后所立。景龙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制。东都所造圣善寺。更开拓五十余步。以广僧房。计破百姓数十家。监察御史宋务光上疏谏曰。陛下孝思罔极。崇建佛寺。土木之功。庄严斯毕。僧房精舍。宴坐有余。禅宇道场。经行已足。更事开拓。夺人便利。贫者有沟壑之忧。富者无安堵之所。行非急切。何至于斯。况阳和发生。播植伊始。兴役丁匠。废弃农功。一夫不耕。必有饥者。三时之务。安可夺焉。臣闻失鬼神之心。可因巫祝而谢。失君长之心。可因左右而谢。失父母之心。可因亲戚而谢。唯失百姓之心。不可解也。陛下以万邦为念。何用伤一物之心。应须拓寺。请俟农隙。疏奏。上不纳。
安国寺 宣教坊。本节愍太子宅。神龙二年。立为崇恩寺。后改为卫国寺。景云元年十二月六日。改为安国寺。
荷泽寺 宜人坊。太极元年二月十七日。睿宗在藩。为武太后追福所立。初名慈泽寺。神龙二年。改为荷泽寺。其时于西京亦立荷恩寺。
奉国寺 修行坊。本张易之宅。未成而易之败。后赐太平公主乳母奉国夫人。寻奏为寺。
昭成寺 道光坊。本沙苑监之地。景龙元年。韦庶人立为安乐寺。韦氏诛。改为景云寺。寻又为昭成皇后追福。改为昭成寺。
华严寺 景行坊。景云三年立为寺。开元二十一年。改为同德寺。
唐兴寺 贞观三年十二月一日诏。有隋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伐。誓牧登陑。曾无宁岁。思所以树立福田。济其营魄。可于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陨身戎阵者。各建寺剎。招延胜侣。法鼓所振。变炎火于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所司宜量定处所。并立寺名。支配僧徒。及修院宇。具为事条以闻。仍命虞世南。李百药。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碑记。铭功业。破刘武周于汾州。立宏济寺。宗正卿李百药为碑铭。破宋老生于吕州。立普济寺。著作郎许敬宗为碑铭。破宋金刚于晋州。立慈云寺。起居郎褚遂良为碑铭。破王世充于邙山。立昭觉寺。著作郎虞世南为碑铭。破窦建德于泛水。立等慈寺。秘书监颜师古为碑铭。破刘黑闼于洺州。立昭福寺。中书侍郎岑文本为碑铭。已上并贞观四年五月建造毕。
慈德寺 京兆府武功县庆善宫西百步。贞观五年。为太穆皇后故置。以慈德名之。
永徽六年正月三日。昭陵侧置一寺。尚书右仆射褚遂良谏曰。关中既是陛下所都。自长安而制四海。其闲卫士已上。悉是陛下爪牙。陛下必欲乘衅灭辽。若不役关中人。不能济事。由此言之。理须爱惜。今者昭陵建造佛寺。唯欲早成其功。虽云和雇。皆是催迫发遣。豳州已北。岐州已西。或一百里。或二百里。皆来赴作。遂积时月。岂其所愿。陛下昔尝语宏福寺僧云。我义活苍生。最为功德。且又今者所造。制度准禅定寺则大宏福。寺自不可大于宏福。既有东道征役。此寺亦宜渐次修营。三二年得成。亦未为迟。
干封元年正月十七日。兖州置观寺各三所。观以紫云僊鹤万岁为称。寺以封岳非烟重轮为名。各度二七人。
天授元年十月二十九日。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至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并改为开元寺。
景云二年七月。左拾遗辛替否疏谏曰。夫释教以清净为本。慈悲为主。故恒体道以济物。不为利欲以损人。故恒忘己以全真。不为营身以害教。三时之月。掘山穿地。损命也。殚府虚帑。损人也。广殿长廊。营身也。损命则不慈悲。损人则不济物。营身则不清净。岂大圣大神之心乎。臣以为非崇教也。自像王西下。佛教东传。青螺不入于周前。白马方行于汉后。风流雨散。千帝百王。饰弥盛而国弥空。信弥重而祸弥大。覆车继轨。曾不改途。晋臣以奉佛取讥。梁王以舍身构隙。若以造寺必期为治体。养人不足为经邦。则殷周已往皆暗乱。汉魏已降皆圣明。殷周已往为不长。汉魏巳降为不短。臣闻夏为天子。二十余代。而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余代。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代。而汉受之。自汉以后。历代可知也。何者有道之长。无道之短。岂因其穷金玉。修塔庙。方见享祚乎。臣以为减琢雕之费。以赈贫人。是有如来之德。息穿掘之苦。以全昆虫。是有如来之仁。罢营构之直。以给边陲。是有汤武之功。减不急之禄。以购廉清。是有唐虞之治。陛下缓其所急。急其所缓。亲未来而疏见在。失真实而冀虚无。重俗人之所为。轻天子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