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 【归田有『子』字。】 不着姓,但云学士臣某。先朝盛度、丁度并为学士,遂着姓以别之,其后遂皆着姓。

  ○三馆

  梁祖都汴,庶事草创,正明中,始于今右长庆门东北创小屋数十间,为三馆,湫隘尤甚。又周庐徼道,咸出其旁,卫士驺卒,朝夕喧杂,每授诏撰述,皆移他所。至太平兴国中,车驾临幸,顾左右曰:『若此卑陋,何以待天下贤俊?』即日诏有司规度左升龙门东北居府地为三馆,命内臣督役,晨夜兼作,不日而成。寻下诏,赐名崇文院,以东廊为昭文馆书库,南廊为集贤院书库,西廊八经史子集四部为史馆书库,凡六库书籍正副本,仅八万卷,斯为盛也。昭文馆本前世弘文馆,建隆中,以其犯宣祖庙讳改焉。淳化初,以吕佑之、赵昂、安德裕、勾中正并直昭文馆,则本朝直昭文馆,自吕佑之等始也。
  集贤有直院,有校理。端拱初,以李宗谔为集贤校理,淳化初以和■〈山蒙〉为直集贤院,则本朝直集贤校理,自和■〈山蒙〉、李宗谔始也。
  史馆有直馆,有修撰,有编修,有校勘,有检讨。太平兴国中,赵邻几、吕蒙正皆为直史馆,掌修撰,而杨文举为史馆编修。是时,修撰未列于职,至至道中,始以李若拙为史馆修撰。雍熙中,宋炎为史馆校勘。淳化中,以郭延泽、董元亨为史馆检讨,则本朝直史馆、史馆编修、史馆修撰、史馆校勘、史馆检讨,自赵邻几、吕蒙正、李若拙、杨文举、宋炎、郭延泽、董元亨等始也。
  本朝三馆之外,复有秘阁图书,故秘阁置直阁,又置校理。咸平初,以杜镐为秘阁校理,后充直秘阁,则本朝直秘阁、秘阁校理皆自杜镐始也。
  三馆谓宏 【『宏』原作注文曰:『字同宣祖庙讳上一字。』】 文馆、史馆、集贤院,建隆元年二月,避讳字,诏易名昭文馆。端拱元年五月,诏置秘阁于崇文院之中堂。

  ○学士赐带不佩鱼

  国朝之制,自学士已上赐金 【归田作『命』。】 带者,例不佩鱼。若奉使契丹及馆伴北使则佩,事已,复去之。惟两府之臣,则赐佩,谓之重金。

  ○得学士体

  仁宗初立今上为皇子,令中书召学士草诏,学士王当直,召至,中书谕之,王曰:『此大事也,必须面奉圣旨。』于是求对,明日面禀得旨,乃草诏。t公皆以王为真得学士体也。

  ○咨报

  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プ樱亦谓之录子,今谓之札子。凡t臣百司上殿奏事,两制以上非时有所奏陈,皆用札子。中书枢密院事,有不降宣姓撸亦用札子,与两府自相往来亦然。若百司申中书,皆用状,惟学士院用咨报,其实如札子,亦不出名,但当直学士一人押字而已,谓之咨报, 【今俗谓草书书名为押字也。】 此唐学士旧规也。唐世学士院故事,近时隳废殆尽,惟此一事在尔。

  ○学士日益自卑

  往时,学士循唐故事,见宰相不具鞋笏,系鞋坐玉堂上,遣院吏计会堂头直省官,学士将至,宰相出迎。近时,学士始具靴笏,至中书与常参官杂坐于客位,有移时不得见者,学士日益自卑,丞相礼亦渐薄,并习见已久,恬然不复为怪也。

  ○翰林院故事

  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t官司隶籍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是也。惟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无宣召之礼,惟学士宣召,盖学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无因得入,故院门别设复门,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学士院北扉者,为其在浴堂之南,便于应召。今学士初拜,自东华门入,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院吏自左承天门双引至合门,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学士,自东门入者,彼时学士院在西掖,故自翰林院东门赴召,非若今之东华门也。至如挽铃故事,亦缘其在禁中,虽学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门外,则其严密可知。如今学士院在外,与诸司无异,亦设铃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各出归田录。】

  又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惟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合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学士蹑履见丞相

  衣冠故事,多无着令,但相承为例。如学士舍人蹑履见丞相,往还用平状,扣阶乘马之类,皆用故事也。近岁多用靴简,章子厚为学士日,因事论列,今则遂为着令矣。

  ○槐厅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合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合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予为学士时,目观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