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则精详至慎
恐有罪重而侥幸自脱者眚灾肆赦怙终贼刑书明
载焉汉唐及元懦君承业权繇奸佞因有大赦难脱
君子之微差善良之误失则奸顽漏网&#抑多冤日
者五星紊度黎庶匪宁乖仁悖理非朕而谁特令条
陈诸罪若果真犯虽笞不原其余诖误因人致罪者
尽在赦下诏中书御史台官吏有罪先发凤阳屯田
者选其年及四十之上复用之年未及者仍留屯田
故犯公罪经宥免者亦复录用十二月御注道德经
成序曰朕即位以来罔知前代哲王之道皇皇宵昼
访究诸人人皆我见试简群书得道德经文浅意奥
莫可知通遂罢观之旬日又获他卷注家复异朕悉
视盘桓意欲试注恐令后笑一日见经云民不畏死
奈何死惧之是时天下初定民顽吏弊虽朝有十人
弃市暮有百人而仍为岂不应欤朕乃罢极刑而囚
役之不逾年而朕心减恐斯经之文外虚内实貌态
仿佛若不知其意如入混沌鸿蒙之文方乃少知则
又若皓月之沉澄渊镜中之睹实象虽形体之如然
欲扪抚而不得故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
知莫能行岂不信哉夫仰天则水月象明弃镜扪身
则知己象之不虚物外求真乃能探其一二之旨朕
虽非材惟知斯经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
极宝故悉丹衷利于后人

 帝纪部汇考一百三十五
  明三
太祖本纪三
按名山藏典谟记洪武八年正月增祀功臣华云龙
等百八人于鸡笼山庙上曰吾在民间目击鳏寡孤
独饥寒困踣之徒常自厌生乱离遇此此心恻然誓
清四海以同家安若天下民有一失所非惟代天之
工不尽亦昧朕初志郡县其访求无告者给屋舍衣
食山阳县民父得罪当杖请代上曰朕为孝子屈法
励天下释之丙子月食命天下立社学二月命杂犯
死罪者免死输作终身徒流罪限年输作官吏受赃
及杂犯死罪当罢职役者谪凤阳屯种民犯流罪者
凤阳输作一年然后屯种御制资世通训成其文曰
朕幼家贫亲老无资求师兄弟力畎亩间更入缁流
昧圣贤道然当时善人之言彼虽不教我尝听之忽
遇群雄&#起命如履冰不数年间获众保身又数年
众广大兴以统天下时乃寻儒问道微知其理日攻
询访博采志人中积群言加以比较其言当者非斯
人自能乃上古哲人之善行上古哲王道与天同是
以能统寰宇之大负教民之重今朕匪才薄德乃握
干符而代理宵昼弗宁念古有圣经贤传立意深长
为先儒注释繁词愈愚后学特总确论托谒者评之
述厥直意利今后人有谒者来见谓朕曰元君否政
豪杰竞生民不保命今群雄尽糜君主亿兆政令可
得闻乎朕曰罔知谒者曰尧舜之道其观之乎曰观
其道何如曰俭曰素曰勤曰敬曰祀曰戎曰亲曰内
曰外曰孝曰慈曰信曰仁曰智曰勇曰严曰爱曰以
时谒者曰请细名之曰夫俭勿过用物素不华所居
勤者昼夜不忘于事不息于当为也敬则不遑暇食
以措诸安祀谨百神之祭戎乃张皇六师以御敌侮
亲则亲九内曰内宫分定而不紊外曰外政内庭
不以干孝孝于父母慈慈于为父信信于始终不变
仁仁于良善不罪智智于无道可诛勇勇于当为者
为严严于威仪以正百官爱爱民如子以时者使民
不夺之谒者曰备矣何谓罔知曰圣人之道也朕欲
仿之欲妄相博苦志以战犹未得退朕谓谒者曰尔
士耳亦学帝王之政耶曰士学帝王政者欲为帝王
师也臣年七十有五矣壮不逢君老矣乎空怀之自
谓卒世无可陈上帝垂福得逢陛下臣虽衰朽尚欲
为陛下思之五荒不可作微行可绝游是臣所以为
陛下思也朕谓谒者曰尝闻历代之臣多始无终者
何曰非仁不终非忠不终非知三报一祀者不终何
谓仁仁爱于善人及万物何谓忠竭己以奉君何谓
三报一祀三报一曰报君格君之非美君之政助君
以仁此报君也二曰报亲孝奉父母温醺手记诰
不怠恳切几谏没身而不陷父母此报亲也三曰报
民天生民无主必乱故生君主之君设百官助理之
民恐有众暴寡强凌弱所以乐供税于君君得税而
分给百官特高其位而禄其家使公正于朝堂若果
受斯职行斯道证民以是非问民以疾苦则福寿无
穷此报民也一祀曰祀鬼神也臣受职于外君托以
其方隅事无有不可举当欲政令兴鬼神祀何但乐
其身而充其腹忘其所祀民苦不忧是神人所共怒
也故夫有一于此不得其死朕谓谒者曰世有A民
多贫而不富多罪而不宁累化而不从奈何谒者曰
有自来矣父母生其身国王育其命民愚失所报鬼
神折磨之是有贫罪不宁之患终世而不免朕曰民
人父母保养之君何有哉曰父母所养身君所养命
何谓君养命王纲振而强暴息父母妻子各得性命
所有家资能保守之毋敢有盗毋敢有杀是谓非君
民不可得活愚民不知所以役而不赴赋而不共甚
有诽谤因此获贫获罪不得宁也朕曰方今亦有富
而顽贫而良者鬼神何不显报之曰阴法迟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