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以乐教之乃是人执手提诲到得大来
养已成稍能自立便可今人既无此非志大有所
立因何得成立
因论小学曰古者教必以乐后世不复然问此是作
乐使之听或其自作曰自作若自理会不得自作何
益古者国君备乐士无故不去琴瑟日用之物无时
不列于前
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之书那是做人底样子
小学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又曰前贤之言
须是真个躬行佩服方始有功不可只如此说过不
济事
问小学父慈而教子孝而箴曰人既自有个良知良
能了圣贤又恁地说只要人寻教亲切父慈而教子
孝而箴看我是能恁地不恁地小学所说教人逐一
去上面寻许多道理到着大学亦只是这道理又教
人看得亲切实如此不是只恁地说去
问某今看大学如小学中有未晓处亦要理会曰相
兼看亦不妨学者于文为度数不可存终理会不得
之心须立个大规模都要理会得至于其明其暗则
系乎人之才如何耳
东莱吕氏曰教小儿当以正不可便使之情窦日开
问教小儿以何为先曰先教以恭谨不轻忽不躐等
读书乃余事今日之有资质者父兄便教以科举之
文不容不躐等皆因父兄无识见至有以得一第便
为成材者
后生学问且须理会曲礼少仪仪礼等学洒扫应对
进退之事及先理会尔雅训诂等文字然后可以语
上下学而上达自此脱然有得自然度越诸子也不
如此则是躐等犯分陵节终不能成孰先传焉孰后
倦焉不可不察也
西山真氏曰小学之书先载胎教之法而后以内则
之文继之言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干
恶则恶也合列女传与内则二篇观之则小学之教
略备矣
鲁斋许氏曰小学内明父子之亲言凡为人子为人
妇幼男与未嫁女子皆当尽爱尽敬不敢自专事亲
之道也
临川吴氏曰古之教者子能食而教之食子能言而
教之言欲其有别也而教之以异处欲其有让也而
教之以后长因其良知良能而导之而未及乎读诵
也教之数教之方教之日与夫学书记学幼仪则既
辨名物矣而亦非事夫读诵也弟子之职曰孝曰弟
曰谨曰信曰爱曰亲行之有余力而后学文今世童
子甫能言不过教以读诵而已其视古人之教何如
也然古人岂废读诵哉戴氏记拾曲礼遗经句三言
或四言管子书载弟子职一篇句四言或五言六言
皆韵语句短而音谐盖取其读诵之易而便于童习
也古书阙而教法泯俗间教子率以周兴嗣千字文
李瀚蒙求开其先读诵虽易而竟何所用士大夫之
家颇欲知其无用而舍旃童习之初遽授小学孝经
等书字语长短参差不齐往往不能以句教者强揠
而学者苦其难又胡能使之乐学哉程子常欲作诗
略言教童子洒扫应对事长之节而不果作陈氏五
言礼诗近之而有未备君子病焉
李昌龄乐善录
  戒子弟
今子弟之大失者有三自少即思衣服之鲜华饮食
之丰美惟利己之骄惰安逸而不恤人之规正一也
不知诵读经史惟事嬉游度日稠人广坐论古今之
道则懵无所知闻世俗之言则欣然而喜既不知耻
习以为常二也身既无学且复忌人之学故于胜己
者则远而不近于佞己者则悦而相亲所言莫非庸
下所思莫非颇僻三也有此三失父母兄弟所不喜
君子长者所不与上官巨人所不肯荐扬欲立身成
名起家以光其祖宗可乎苟能甘淡泊而务学问近
有德而远下流则所知者圣贤之道所闻者正大之
言所交者正大之士所行者向上之事如此岂不足
以成名乎哉为子弟者幸毋以予言为耋
陆游绪训
  戒子弟
风俗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
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态吾家本
农也服农策之上也杜门终穷不求仕进策之中也
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则无策也
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心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
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人道也
古者植木冢上以识其处耳吾家自先太傅以上冢
松多不过十株初葬宝章比上世差为茂蔚亦止数
亩耳左丞归葬之后积以岁月林樾渐盛遂至连山
弥谷纷然争讼重为门户之羞不幸孙曾遂有剪伐
贸易金币坐视则不可禁止则纷然争讼重为门户
之辱其害又甚于厚葬吾死后墓木毋过数十株不
可陷后人于不孝戒之戒之
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贫则教
训童稚以给衣食但书种不绝足矣能布衣草履以
事农圃足迹不至城市大是佳事关中村落有魏郑
公庄诸孙皆为农张浮休过之留传云儿曹不识字
耕凿魏公庄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可无憾也但切
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戒之
叶梦得石林家训
  旦必读书
旦起须先读书三五卷正其用心处然后可及他事
暮夜见烛亦复然若遇无事终日不离几案苟能如
此一生永不会向下作下等人如见他事自然不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