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于军时年二十四
  顺阳公主 下嫁滕穆玉 又嫁杨瓒
按文献通考周文帝女顺阳公主适隋滕穆玉杨瓒
按史
无考

  西河长公主 下嫁刘昶
按文献通考周文帝女西河长公主适刘昶(
按周书并无刘
昶传惟北魏有刘昶而尚三公主史称其卒于太和二十一年则于此无与耳)

  清都公主 下嫁阎毗
按周书阎庆传庆第十二子毗尚帝女清都公主庆
虽位望隆重婚连帝室常以谦慎自守时人以此称

按北史阎毗传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及长仪貌矜
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草隶
尤善为当时之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
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隋文帝受禅以技艺侍东宫
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
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G大阅于龙
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惟毗一军法制肃然G言
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崇卫率长史寻加尚仪
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
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二岁放免
  梁安固公主 下嫁郑译
按隋书郑译传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祖琼魏太
常父道邕魏司空译颇有学识兼知锺律善骑射译
从祖开府文宽尚魏平阳公主则周太祖元后之妹
也主无子太祖令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太祖所亲恒
令与诸子游集年十余岁常诣相府司录李长宗长
宗于众中戏之译敛容谓长宗曰明公位望不轻瞻
仰斯属辄相玩狎无乃丧德也长宗甚异之文宽后
诞二子译复归本生周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士拜银
青光禄大夫转左侍上士与仪同刘P恒侍帝侧译
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
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
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
不自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
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
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着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
为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
三百户后坐狎皇太子帝大怒除名为民太子复
召之译戏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可得据
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
超拜开府内史下大夫封归昌县公邑一千户委以
朝政俄迁内史上大夫进封沛国公邑五千户以其
子善愿为归昌公元琮为永安县男又监国史译颇
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
名为民刘P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诏领内
史事初高祖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高祖相表
有奇倾心相结至是高祖为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
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藩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
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欲求多福岂敢忘
也谨即言之时将遣译南征译请元帅帝曰卿意如
何译对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
隋公行且为寿阳总管以督军事帝从之乃下诏以
高祖为扬州总管译发兵俱会寿阳以伐陈行有日
矣帝不遂与御正下大夫刘P谋引高祖入受顾
托既而译宣诏文武百官皆受高祖节度时御正中
大夫颜之仪与宦者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仲已
至御坐译知之遽率开府杨惠及刘P皇甫绩柳裘
俱入仲与之仪见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高祖因执之
于是矫诏复以译为内史上大夫明日高祖为丞相
拜译柱国相府长史治内史上大夫事及高祖为大
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
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
士从拜其子元为仪同时尉迥王谦司马消难等
作乱高祖逾加亲礼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译
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
有定策功不忍废放阴□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
坐厅事无所关预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宽谕之接
以恩礼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进子
元爵城皋郡公邑二千户元永安男追赠其父
及亡兄二人并为刺史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
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上谓译曰我不负公
此何意也译无以对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
是除名下诏曰译嘉谋良策寂尔无闻鬻狱卖官沸
腾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
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无以置之宜赐以孝经令
其熟读仍遣与母共居未几诏译参撰律令复授开
府隆州刺史请还治疾有诏征之见于醴泉宫上赐
宴甚欢因谓译曰贬退已久情相矜愍于是复爵沛
国公位上柱国上顾谓侍臣曰郑译与朕同生共死
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译因奉觞上寿上令
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G戏谓译曰笔干译答
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
未几诏译参议乐事译以周代七声废缺自大隋受
命礼乐宜新更修七始之义名曰乐府声调凡八篇
奏之上嘉美焉俄迁岐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