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后周有太卜大
夫小卜上士龟占中士
  隋
隋置太史曹令丞隶于秘书省
按隋书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秘书省领著作太史二曹太史曹
置令丞各二人司历二人监候四人其历天文漏刻
视各有博士及生员 太史令为从七品太史局
丞为正九品太史监候太史司历为从九品 按天
文志高祖平陈得善天官者周坟为太史令坟博考
经书勤于教习自此太史观生始能识天官
炀帝大业三年改太史局为监后又以监为令而诸
员亦各有增减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改太史局为监进令阶为从五品又
减丞为一人置司辰师八人增置监候为十人其后
又改监少监为令少令
炀帝大业 年遣宫人就太史局教以星气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炀帝遣宫人四
十人就太史局别诏袁充教以星气业成者进内以
参占验
  唐
唐设司天台监始置春夏秋冬中官之属仍设保章
正灵台郎
按唐书百官志司天台监一人正三品少监二人正
四品上丞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二人正七品上主事
一人正八品下监掌察天文稽历数凡日月星辰风
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有通元院以艺学召至京
师者居之凡天文图书器物非其任不得与焉每季
录祥眚送门下中书省纪于起居注岁终上送史馆
岁颁历于天下


武德四年改太史监曰太史局隶秘书省七年
 废监候龙朔二年改太史局曰秘书阁局令曰秘
 书阁郎中武后光宅元年改太史局曰浑天监不
 隶麟台俄改曰浑仪监置副监及丞主簿改司辰
 师曰司辰长安二年浑仪监复曰太史局废副监
 及丞隶麟台如故改天文博士曰灵台郎历博士
 曰保章正景龙二年改太史局曰太史监不隶秘
 书省复置丞景云元年又为局隶秘书省逾月为
 监岁中复为局二年改曰浑仪监开元二年复曰
 太史监改令为监置少监十四年太史监复为局
 以监为令而废少监天宝元年太史局复为监自
 是不隶秘书省干元元年曰司天台艺术人韩□
 刘恒建议改令为监置通元院及主簿置五官监
 候及五官礼生十五人掌布诸坛神位五官楷书
 手五人掌写御书有令史五人天文观生九十人
 天文生五十人历生五十五人初有天文博士二
 人正八品下历博士一人从八品上司辰师五人
 正九品下装书历生掌候天文掌教习天文气色
 掌写御历后皆省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正五品上副正
各一人正六品上掌司四时各司其方之变异冠加
一星珠以应五纬衣从其方色元日冬至朔望朝会
及大礼各奏方事而服以朝见


干元三年置五官正及副正
五官保章正二人从七品上五官监候三人正八品
下五官司历二人从八品上掌历法及测景分至表

五官灵台郎各一人正七品下掌候天文之变五官
挈壶正二人正八品上五官司辰八人正九品上漏
刻博士六人从九品下掌知漏刻凡孔壶为漏浮箭
为刻以考中星昏明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


武后长安二年置挈壶正干元元年与灵台郎
 保章正司历司辰皆加五官之名有漏刻生四十
 人典钟典鼓三百五十人初有刻漏视品刻漏典
 事掌知刻漏检校刻漏后皆省
  辽
辽设司天监置太史令统司历灵台郎等员
按辽史百官志南面朝官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
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
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司天监有太史令有司历灵台郎挈壶正五官正丞
主簿五官灵台郎保章正司历监候挈壶正司辰刻
漏博士典钟典鼓
  宋
宋初设司天监置监少监丞统五官灵台保章之属
及修官制罢司天监立太史局有令正等官隶秘书

按宋史职官志司天监监少监丞主簿春官正夏官
正中官正秋官正冬官正灵台郎保章正挈壶正各
一人掌察天文祥异钟鼓漏刻写造历书供诸坛祀
祭告神名版位昼日监及少监阙则置判监事二人
以五官正充
礼生四人历生四人掌测验浑仪同知算造王式元
丰官制行罢司天监立太史局隶秘书省
太史局掌测验天文考定历法凡日月星辰风云气
候祥眚之事日具所占以闻岁颁历于天下则预造
进呈祭祀冠昏及大典礼则撰所用日其官有令有
正有春官夏官中官秋官冬官正有丞有直长有灵
台郎有保章正其判局及同判则选五官正以上业
优考深者充保章正五年直长至令十年一迁惟灵
台郎试中乃迁而挈壶正无迁法其别局有天文院
测验浑仪刻漏所掌浑仪台昼夜测验辰象
钟鼓院掌文德殿钟鼓楼刻漏进牌之事
印历所掌雕印历书南渡后并同隶秘书省长贰丞
郎轮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