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官粮百三十万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贫民流
亡宜合先正经界然事体重大非处置尽善不可轻
发书累数万言切中其弊俄拜监察御史首言御史
有封事宜专达圣聪不宜台臣先有所可否升台都
事迁山北廉访副使复召为工部郎中言考工一十
九事至正四年河决白茅堤又决金堤并河郡邑民
居昏垫壮者流离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
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鲁循行河道考察地
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图上进二策其一议修
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工省其一议疏塞并举挽河
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会迁右司郎中议未及竟
其在右司言时政二十一事皆举行调都漕运使复
言漕事二十事朝廷取其八事一曰京畿和籴二曰
优恤漕司旧领漕户三曰接连委官四曰通州总治
豫定委官五曰船户困于糠蚝T嘶涤炕Я曰
疏浚运河七曰临清运粮万户府当隶漕司八曰宣
忠船户付本司节制事未尽行既而河水北侵安山
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实妨国
计九年太傅右丞相脱脱复相论及河决思拯民艰
以塞诏旨乃集廷臣群议言人人殊鲁昌言河必当
治复以前二策进丞相取其后策与鲁定议且以其
事属鲁鲁固辞丞相曰此事非子不可乃入奏大称
帝旨十一年四月命鲁以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
秩二品授以银章领河南北诸路军民发汴梁大名
十有三路民一十五万庐州等戍十有八翼军二万
供役一切大小军民官咸禀节度便宜兴缮是月鸠
工七月凿河成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楫通十一月
诸埽诸堤成水土工毕河复故道事见河渠志帝遣
使报祭河伯召鲁还京师鲁以河平图献奏帝适览
台臣疏奏请脱脱治河之绩次论鲁功超拜荣禄
大夫集贤大学士赏赉金帛敕翰林承旨欧阳元制
河平碑以旌脱脱劳绩且载鲁功且宣付史馆并赠
鲁先臣三世寻拜中书左丞从脱脱平徐州脱脱既
旋师命鲁追余党分攻濠州同总兵官平章月可察
儿督战鲁誓师曰吾奉旨统八卫汉军屯兵于濠七
日矣尔诸将同心协力必以今日巳午时取城池然
后食鲁上马麾进抵城下忽头眩下马且戒兵马弗
散病愈亟却药不肯汗竟卒于军中年五十七十三
年五月壬午也月可察儿躬为治丧选士护柩还高
平有旨赐交钞五百锭以给葬事

 工部部名臣列传二
  明
  秦逵
按明外史本传逵字文用宣城人洪武十八年进士
历事都察院奉檄清理囚徒宽严得体帝嘉其能擢
为工部侍郎时国家初定营缮事繁部中缺尚书逵
以侍郎署事大兴作多领之初工部欲籍诸工匠验
其丁力定三年为班更番赴京三月交代名曰轮班
匠议未行逵复议量地远近为班次置籍为勘合付
之至期赍至部免其家徭役着为令帝以逵勤诏
有司复其家尝命修阙里圣庙二十二年进尚书古
帝王庙界通衢帝患其命徙建于钦天山之阳庙
成丹绘辉丽帝甚嘉之明年改兵部尚书未几复改
工部帝以学校为国储材而士子巾服无异吏胥宜
甄别之命逵制式以进帝务求典雅凡三易其制始
定赐监生蓝衫各一以为天下先明代士子衣冠
盖创自逵云洪武二十五年逵坐事自杀
  赵翥
按明外史秦逵传赵翥永宁人有志节以学行闻由
训导举贤良擢赞善大夫善启迪帝嘉之拜工部尚
书奏定天下岁造军器之数及议定藩王宫城制度
洪武十二年改署刑部寻致仕去
  赵俊
按明外史秦逵传赵俊不知何许人自工部侍郎进
尚书帝以国子监藏书板刻岁久残剥命诸儒考补
工部督匠修治俊奉诏监理古籍始备洪武十七年

  陈寿
按明外史本传寿随人洪武中由乡举入太学授户
部主事永乐元年选员外郎出为山东参政用夏原
吉荐召为工部左侍郎皇太子监国南京寿日陈兵
民困又乘间言左右干恩泽者多恐累明德太子深
纳之尝目送之出顾侍臣曰侍郎中第一人也九年
竟坐累死狱中逾年启殡如生仁宗即位赠工部尚
书谥敏肃官其子□中书舍人亦至工部侍郎寿在
狱时不能给朝夕官属有馈之者拒不受其励志如

  宋礼
按明外史本传礼字大本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监
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建文初荐授
陕西按察佥事复坐事左迁刑部员外郎成祖即位
命署礼部事以敏练擢礼部右侍郎永乐二年拜工
部尚书七年丁母忧诏留视事九年命开会通河会
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寿张尹韩仲晖言自东平安民
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然岸
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明初输饷辽
东北平专用海道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
湖会通遂淤成祖初建北京河海兼运海运险远多
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
挽至卫辉入河历八□运所民苦其劳至是济宁州
同知潘叔正上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