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置公卿
大夫士冬官府领司空等众职以魏恭帝三年始命
行之
按杜佑通典后周冬官大司空卿掌邦事以五材九
范之徒佐皇帝富邦国大祭祀行洒埽庙社四望则
奉牲其属工部中大夫二人承司空之事掌百工之
籍而理其禁令 虞部中大夫一人掌山泽草木鸟
兽而阜蕃之又有小虞部并属大司马又夏官有司
水大夫司水上士 有匠师中大夫掌城郭宫室之
制有司木中大夫掌木工之政令又有匠师中士有
舟中士
  隋
隋始设工部尚书统工部屯田虞部水部侍郎设都
水台掌舟津又设将作寺以将作大匠统左右校之

按隋书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尚书省都水台将作寺尚书省工
部尚书统工部屯田侍郎各二人虞部水部侍郎各
一人
都水台使者及丞各二人参军三十人河堤谒者六
十人录事二人领掌船局都水尉二人又领诸津上
津每尉一人丞二人中津每尉丞各一人下津每典
作一人津长四人
将作寺大匠一人丞主簿录事各二人统左右校署
令各二人丞左校四人右校三人各有监作左校十
二人右校八人等员 工部尚书为正三品将作大
匠为从三品都水使者为从五品尚书诸曹侍郎为
正六品将作丞为从七品都水丞为正八品左校右
校署令上津尉掌船局都尉为从八品都水参军事
中津尉为正九品左校右校署丞上津丞中津丞左
右校监作为从九品
文帝开皇三年工部诸曹侍郎加为从五品废都水
台入司农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开皇六年置工部员外郎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六年尚书省二
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帐侍郎阙
则厘其曹事
开皇十三年复置都水台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开皇十四年置工部主事令史员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十四年诸省各
置主事令史员
开皇二十年改将作寺为监以大匠为太监初加置
副监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仁寿元年改都水台为监更名使者为监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炀帝大业三年以更置曹郎改工部郎为起部郎将
作寺改为监而以太监少监为匠都水监为使者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尚书省六曹各侍郎一人以贰尚书
之职正四品诸曹侍郎并改为郎又改吏部为选部
郎户部为人部郎礼部为仪曹郎兵部为兵曹郎刑
部为宪部郎工部为起部郎以异六侍郎之名废诸
司员外郎而每增置一曹郎各为二员都司郎各一
人品同曹郎掌都事之职以都事为正八品分隶六
尚书诸司主事并去令史之名其令史随曹闲剧而
置每十令史置一主事不满十者亦置一人寻又每
减一郎置丞务郎一人同员外之职改将作寺为将
作监太监少监为大匠少匠丞加为从六品统左右
校及甄官署都水监改为使者增为正五品丞为从
七品统舟□河渠二署舟□署每津置尉一人
大业五年改将作都水官俱为监后又改都水监为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五年又改将作
监大匠为太监正四品少匠为少监正五品又改都
水使者为监四品加置少监为五品后又改监少监
为令从三品少令从四品
大业十三年又改将作监少监为令少令丞加品至
从五品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工部部汇考二
  唐
唐仍设工部尚书侍郎佐之统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之属而土木又有将作监军器又有军器监河渠又
有都水监
按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
而大抵皆沿隋故尚书省其属有六尚书六曰工部
工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山泽
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其属有四一曰工
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
工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
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贰凡京都营
缮皆下少府将作共其用役千功者先奏凡工匠以
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四月至七月为
长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十月至正月为短
功雇者日为绢三尺内中尚巧匠无作则纳资凡津
梁道路治以九月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
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从九品上以主事令史
书令史署覆文案以亭长启闭传禁约以掌固守当
仓库及陈设


武德三年改起部曰工部龙朔二年曰司平屯
 田曰司田虞部曰司虞水部曰司川光宅元年改
 工部曰冬官天宝十一载改虞部曰司虞水部曰
 司水工部有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
 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屯田令史七人书令史
 十二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虞部令史四人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