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庸孝友之德哉王昭禹曰君子之学诗岂徒
 诵其空言要之本于德而已
以六律为之音



郑锷曰六德为之本所以成其性六律为之音
 所以和其声大司乐之教施于前然后太师之教
 行于后康成又谓以律视其人为之音乃引子贡
 问师乙以己宜歌之事为证子贡所论者人之性
 非论六律为音之义亦康成之失黄氏曰声成文
 谓之音不以六律音不可得而正也王氏曰以六
 德为之本故虽变犹止乎礼义以六律为之音则
 书所谓声依永律和声也
钥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钥
师掌教国子舞羽□钥



郑锷曰执羽所以为容钥所以为声王氏曰钥
 如三孔主中声而上下律吕于是乎生易氏曰
 成周乐舞之制有文舞有武舞文舞羽钥钥师掌
 之武舞干戈司干掌之然文舞未尝无干故舜兼
 取乎干羽武舞未尝无羽故诗言万舞及于执钥
 秉翟是知文舞干不胜羽武舞羽不胜干此钥师
 之教国子所以专言舞羽□钥欤王氏详说曰周
 之祭祀有三重献莫重于声莫重于声歌舞莫
 重于舞宿夜宿夜武舞之曲名钥师所教者止于
 舞羽吹钥祭祀宾客飨食所用亦止于鼓用钥抑
 何略于武舞耶曰钥师所掌者舞之教司干所掌
 者舞之器文王世子曰小学正学干大胥赞之钥
 师学戈钥师丞赞之是钥师未尝不预于学戈何
 止于羽钥之教又曰然后舍菜不舞不授器是舞
 器未尝不为羽钥何止于干戈之器周公于钥师
 言教于司干言掌又所以见周家太平之治以文
 舞为教也
夏官司马政官之属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
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诸子掌国子之y掌
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帅国
子而致于太子惟所用之若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
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凡国
正弗及


国子者是公卿大夫之副贰戒令致于太子之
 事教治修德学道也位朝位军法百人为卒五人
 为伍国子属太子司马虽有军事不赋之
  又
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y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
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游yy之未仕者学太学也射射宫也王制曰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太子王子群后
 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汉
汉承秦置博士后置五经博士皆属于太常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
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博士属焉
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
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
十二人
成帝阳朔二年诏举可充太学博士者
按汉书成帝本纪阳朔二年秋关东大水遣谏大夫
博士分行视九月奉使者不称诏曰古之立太学将
以传先王之业流化于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渊原
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否
则学者无述焉为下所轻非所以尊道德也工欲善
其事必先利其器丞相御史其与中二千石二千石
杂举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观
  后汉
后汉设五经博士祭酒以教弟子掌承问对皆统于
太常
按后汉书百官志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
礼仪祭祀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仆射中兴转为祭洒博士
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
三欧阳大小夏侯氏诗三鲁齐韩氏礼二大小戴氏
春秋二公羊严颜氏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
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胡广曰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长者也古礼宾
 客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于地旧说以
 为示有先
世祖建武五年初起太学
按后汉书光武本纪建武五年冬十月初起太学车
驾还宫幸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
献帝初平四年幸永福城门观太学行礼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初平四年冬十月太学行礼车
驾幸永福城门临观其仪赐博士以下各有差
  晋
晋置国子祭酒博士助教而隶于太常
按晋书职官志太常有博士员又统太学诸博士祭

晋初承魏制置博士十九人及咸宁四年武帝初立
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
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
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及江左初
减为九人元帝末增仪礼春秋公羊博士各一人合
为十一人后又增为十六人不复分掌五经而谓之
太学博士也孝武太元十年损国子助教员为十人
  宋
宋仍晋设国子祭洒统博士助教而隶于太常
按宋书百官志国子祭酒一人国子博士二人国子
助教十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
传公羊谷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