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还邺议所并省d请
谒不行时人惮之

先贤行状曰琰清忠高亮雅识
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
清议十有余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
称平d雅亮公正在官清恪其典选举拔贞实斥华
伪进逊行抑阿党诸宰官治民功绩不着而私财丰
足者皆免黜停废久不选用于时四海翕然莫不励
行至乃长吏还者垢面羸衣常乘柴车军吏入府朝
服徒行人拟壶□之洁家象濯缨之操贵者无秽欲
之累贱者绝奸货之求吏洁于上俗移乎下民到于
今称之
晋书裴楷传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
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锺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
简要皆其选也于是以楷为吏部郎
李重传重字茂曾迁尚书吏部郎务抑华竞不通私
谒特留心隐逸由是群才毕举拔用北海西郭汤琅
邪刘珩燕国霍原冯翊吉谋等为秘书郎及诸王文
学故海内莫不归心时燕国中正刘沉举霍原为寒
素司徒府不从沉又抗诣中书奏原而中书复下司
徒参论司徒左长史荀组以为寒素者当谓门寒身
素无世祚之资原为列侯显佩金紫先为人间流通
之事晚乃务学少长异业年逾始立草野之誉未洽
德礼无闻不应寒素之目重奏曰案如癸酉诏书廉
让宜崇浮竞宜黜其有履谦寒素靖恭求己者应有
以先之如诏书之旨以二品系资或失廉退之士故
开寒素以明尚德之举司徒总御人伦实掌邦教当
务峻准评以一风流然古之厉行高尚之士或栖身
岩穴或隐迹丘园或克己复礼或耄期称道出处默
语唯义所在未可以少长异操疑其所守之美而远
同终始之责非所谓拟人必于其伦之义也诚当考
之于邦党之伦审之于任举之主沉为中正亲执铨
衡陈原隐居求志笃古好学学不为利行不要名绝
迹穷山~道艺外无希世之容内全遁逸之节行
成名立缙绅慕之委质受业者千里而应有孙孟之
风严郑之操始举原先谘侍中领中书监华前州大
中正后将军婴河南尹轶去三年诸州还朝幽州刺
史许猛特以原名闻拟之西河求加征聘如沉所列
州党之议既举又刺史班诏表荐如此而犹谓草野
之誉未洽德礼无闻舍所征检之实而无明理正辞
以夺沉所执且应二品非所求备但原定志穷山修
述儒道义在可嘉若遂抑替将负幽邦之望伤敦德
之教如诏书所求之旨应为二品诏从之重与李毅
同为吏部郎时王戎为尚书重以清尚见称毅淹通
有智识虽二人操异然俱处要职戎以识会待之各
得其所毅字茂彦旧史阙其行事于时内官重外官
轻兼阶级繁多重议之见百官志又上疏曰凡山林
避宠之士虽违世背时出处殊轨而先王许之者嘉
其服膺高义也昔先帝患风流之弊而思反纯朴乃
谘询朝众搜求隐逸咸宁二年始以太子中庶子征
安定皇甫谧四年又以博士征安南朱冲太康元年
复以太子庶子征冲虽皆以疾病不至而朝野悦服
陛下远迈先帝礼贤之旨臣访冲州邑言其虽年近
耋耄而志气克壮耽道穷薮老而弥新操尚贞纯所
居成化诚山栖耆德足以表世笃俗者也臣以为宜
垂圣恩及其未没显加优命时朝廷政乱竟不能从
出为行讨虏护军平阳太守
山简传简征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简欲令朝臣各
举所知以广得才之路上疏曰臣以为自古兴替实
在官人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书言知人则哲惟帝
难之唐虞之盛元恺登庸周室之隆济济多士秦汉
以来风雅渐丧至于后汉女君临朝尊官大位出于
阿保斯乱之始也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
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然后君臣名节古
今遗典可得而言自初平之元讫于建安之末三十
年中万姓流散死亡略尽斯乱之极也世祖武皇帝
应天顺人受禅于魏泰始初躬亲万机佐命之臣咸
皆率职时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始于太极东堂听政
评尚书奏事多论刑狱不论选举臣以为不先所难
而辨其所易陛下初临万国人思尽诚每于听政之
日命公卿大臣先议选举各言所见后进隽才乡邑
尤异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随缺先叙是爵人
于朝与众共之之义也朝廷从之
毕卓传卓字茂世新蔡阳人也父谌中书郎卓少
希放达为胡母辅之所知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
废职比舍郎酿孰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
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
主人宴于瓮侧致醉而去
桓彝传彝尝过舆县县宰东海徐宁字安期通朗博
涉彝遇之欣然停留累日结交而别先是庾亮每属
彝□一佳吏部及至都谓亮曰为卿得一吏部矣亮
问所在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
无徐宁真海岱清士因为叙之即迁吏部郎竟历显

阮放传放素知名而性清约不营产业为吏部郎不
免饥寒王导庾亮以其名士常供给衣食
王蕴传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
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