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按史记赵世家肃侯元年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
显王二十一年赵侯魏侯遇于阴晋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二年与魏惠王遇于阴晋
显王二十二年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三年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显王二十三年赵侯朝于京师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四年朝天子
显王二十五年赵拔齐高唐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六年攻齐拔高唐
显王二十六年赵攻魏首垣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七年公子刻攻魏首垣
显王三十年赵伐魏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一年赵伐魏
显王三十四年赵起寿陵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五年起寿陵
显王三十五年赵侯游于大陵苏秦以合从说赵
按战国策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
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
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大王不
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
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士民相亲臣故敢
进其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
安民之本在方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
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
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
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
慎无出于口也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阴阳而已矣
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
鱼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
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
五霸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
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
为大王愿也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
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
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
不熟计也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
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
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
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当今之时山
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
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
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
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伐赵者何也
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
韩魏则不然无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传之国都
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
祸必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臣闻尧无
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
以王诸侯汤武之卒不过三千人车不过三百乘而
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国之强弱
内度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
败存亡之机节固已见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
而以冥冥决事哉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
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
面而攻秦秦破必矣今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
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
言之哉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
成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竽笙琴瑟之音察五味之和
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
忧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喝诸侯以求割地愿
大王之熟计之也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
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
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
以傧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
刑白马以盟之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
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
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
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
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
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
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
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傧秦秦必不
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霸业成矣赵
王曰寡人年少&#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
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
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
纯以约诸侯
按注事在肃侯十六
年辨见勋爵部魏编年

按史记赵世家十六年肃侯游大陵出于鹿门大戊
午扣马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肃侯下车

显王三十六年赵围魏黄筑长城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
显王三十七年齐魏伐赵赵决河灌之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十八年齐魏伐我我决水灌之
兵去
显王四十一年秦败赵疵取蔺离石
按史记赵世家肃侯二十二年张仪相秦赵疵与秦
战败秦杀疵河西取伐蔺离石
显王四十三年赵侯语薨子武灵王立秦楚燕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