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初重张江陵于御札不名以后传旨批奏亦多
不名而群臣臾附之至于章疏亦不敢斥名第称元
辅而已夫子之于父尚犹君前臣名故栾d御晋侯
而叱曰书退此礼也江陵没余威尚存言官奏事欲
仍称元辅则碍新执政张蒲&#乃曰张太师至有称
先太师者盖未几而秽詈无所不至矣
余少从家君于京师观朝天宫习仪时吏部熊公浃
以太子太保居首工部甘公为霖以少保次之兵部
唐公龙以太子太保又次之若以三孤为重则甘不
宜让熊若以部序为重则唐又不宜让甘盖两失之
也其六部尚书虽加太子少保必以部衔定序第以
皆正二品故耳而甲戌朝班则工部朱公衡为太子
少保以先贵据吏部张公壬险乓辔奕缰何盖一
变也
相传司礼首与内阁剌用单红纸而内阁用双红
折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称侍生无他异也近有一二
翰林云江陵于冯处投晚生刺而吕舍人道曦云
在制&#房侍江陵者三载每有投刺皆从本房出无
所谓晚生也岂于致谢求托之际间一行之为人所
窥见耶
相传六部尚书侍郎大小九卿于内阁用双帖报之
单红五部及九卿于冢宰用双帖亦报之单帖余举
进士时尚然及以太仆卿入都则惟内阁报单帖如
故而六部自仁和张公以下皆以双帖见报矣余等
于各部属中书行人等官皆用双帖往返不知起自
何时殊觉陵替所费纸亦不少
余行部莱州而过故太仓守毛盘乃故相毛文简公
纪子也当文简以少保居内阁而杨文忠廷和梁文
康储为少师尝出二公拜刺乃色笺仅三指阔中云
杨廷和拜而已梁公则称契末或称老友余怪问之
文简岂二公门人耶曰非也毛公视二公仅后三科
其答剌则曰侍生亦仅三指阔而已三十年来次辅
投首辅帖无不用双折者而首辅报之亦绝不见有
直书姓名及契末老友等称
故事内阁大学士肩舆出则六卿以上皆避而吏部
尚书独不避遇则下舆揖余入仕时闻庄简公犹守
此与贵溪分宜二相偶遇而揖二相不善也庄简去
位夏涪县邦谟继之则避矣
余在郧日今马中丞文炜时任荆州兵巡道为余言
前任某每江陵公之父封君某相访辄于大门外一
拱而入令人拥其舆由中道进至仪门复一拱复令
人拥其舆进至堂已从傍进见即前堂延之正坐而
己侍坐送亦如之马至第任其由甬道而执主礼如
常自是封君不复候马使人传问而已又言江陵时
有赐及父母或诰命皆令家僮私赍至家封君于中
堂跪听开读子孙列月台而道府乃又列其下问作
何处余谓此更不可示人其家敕也非敕道府与诏
赦也但吉服至门俟宣毕而后入贺可也马深以为
然当亦如所云行之江陵闻亦不以为忤
故事巡按御史行部必竣事而后与卿士大夫还往
当徐文贞公柄国日其父赠公在乡贤祠时直指之
陈姓者三日谒文庙毕即谒赠公主于祠而后听诸
生讲讲毕即造文贞第谒家庙设坐于堂拜之而后
出一时他直指皆效之郡遂定为仪注后直指温见
仪注大骇笔去之谕郡毋入此条而身行礼亦不
敢废尝为余言如此及文贞公谢政归直指无谒乡
贤祠者而其访文贞亦必待竣事矣
二司自谒吏部都察院庭参有跪而至于朝房私第
及驿传迎送则惟长揖而已内阁大臣虽尊贵无跪
礼而江陵之奔丧所经省分三司皆出数百里外以
谒然跪者十之六七未尽纯跪暨还朝则先遣牌谓
本阁部所经由二司相见俱遵照见部礼于是无不
跪者矣
京师称谓极尊者曰老先生自内阁以至大小九卿
皆如之门生称座主亦不过曰老先生而已至分宜
当国而谀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
称座主俱曰老师余自丙辰再入朝则三品以上庶
僚多称之曰老翁又有无故而称老师者今不可胜
纪矣
内阁诸老缙绅于外称呼亦不过曰某老先生而已
分宜当国多称之曰相公而华亭余姚与同事则别
姓以异之然不尽尔也至江陵晚年则直指称曰老
相公而他皆别以姓矣
读书镜冯瀛王云吾三入相每不如前以擢任亲故
知之初入能用至丞郎再入能用至遗补三入不过
州县是宰辅之权日轻也桑维翰尝谓交亲曰凡居
宰相职位有似着新鞋袜外望虽好其中甚不快活
大抵宰相权重固非好消息若权轻则叔向所谓国
将亡必多制可不畏与
李沅为丞相秉政日狂生叩马献书历诋其短公逊
谢曰俟归详览生讪怒随马后肆言曰居大位而不
能康济天下又不能引退以谢人言久妨贤路宁无
愧乎公于马上qe再三曰某屡求退奈上未允不
敢去耳终无忤意富弼字彦国少有骂者如不闻人
曰骂汝彦国曰恐骂他人又曰呼姓名而骂岂骂他
人彦国曰天下无同姓名者乎告者大惭及为相尝
语子孙曰忍之一字众妙之门睦族处事尤为先务
若跫笾外更加一忍则何事不便夫朝廷用人专
论才德而独于辅臣又责以相度二字盖相地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