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故址十八年开拓城垣乃徙于前百余步抵旧址稍南宣德八年复新之弘治甲子k道源亭十二年十六年相继修之嘉靖八年飓风折棂星门及牌坊佥事莫相树之十一年建敬一箴亭创启圣祠十二年修号舍讲堂十九年创尊经阁泮池浴沂二桥并泮宫坊为仰圣门立宫墙万仞坊于前二十一年仰圣门圮三十二年修泮池深四十五丈广三十三丈今制中为文庙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外为牌坊曰儒林曰泮宫今废庙后为明伦堂辅以两斋东曰进德西曰修业堂后为尊经阁东为启圣祠三十三年学宫敬一亭启圣祠仰圣门东西墙垣并学西号舍俱为飓风所折三十四年重修启圣祠创泮水中桥隆庆六年建天朝文献坊于学前街建大观亭于学宫左马山之上万历十年修号舍十二年建文昌阁于学左二十五年修大成殿明伦堂及两斋二十七年修棂星门及左右桥三十六年移左右桥于东角上曰化龙桥崇祯十五年按院柳寅东捐俸重修皇清顺治九年重建启圣宫十三年重修学宫康熙二年重修棂星门十年募修文庙

  社学 十五曰宣化坊二曰源清坊二曰礼义坊三曰归德都一曰华萼都二曰中乐都二曰潮居都二曰泷水都一

  象山书院 在城公元隐士张炙居后为寺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县何廷仁改建为象山书院

  古冈书院 在县西南元至正中知县沈寿为罗蒙正建明洪武中以筑城废

  三水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嘉靖六年创建八年增修规制未备三十二年重修中为文庙旁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堂东西翼以两斋万历二十四年重修四十年再修天启四年改泮池于棂星门内累砌以砖栏以石桥又于棂星门外高筑照墙崇祯三年修戟门九年又于泮池左开一门曰龙门十一年修射圃及号房皇清学制一仍旧规岁久倾圮顺治十六年知府黎民贵捐修戟门康熙九年重修殿庑设复神位棂星门外故有圣域贤关二坊昔经兵毁今皆修复

  学地 西偏屋三十间东偏屋三十间今圮训导陈大觌招民居住以供解道地租
  肄水江西苍江有芦草洲岁租银九钱今潦水涌出无存

  清远县儒学 宋淳佑四年县令杨观建于县治东南元季毁明洪武三年即故址创建三十一年新之宣德六年毁于西寇次年重建殿堂斋庑及门正统六年辟学基增号舍十二年徙射圃于城西南景泰三年改建明伦堂成化十六年重修嘉靖三年迁建于北门城外瑞峰寺故址四年重修十八年创崇文书院及号房二十三年迁入城内旧基即今学也中为文庙东西两庑前为棂星门泮池各祠堂斋廨舍皆备二十四年又迁瑞峰寺隆庆五年知县邓文学移庙向巽峰万历二十四年建启圣祠二十五年修棂星门皇清顺治甲午以后明伦堂祠舍相次倾圮康熙四年卜旧卫故址鸠工兴造中为文庙明伦堂戟门棂星门左为启圣宫傍为两庑乡贤名宦祠左右为文昌尊经阁五年十一月学宫告竣

  社学 八东街上廓街下廓街靖定乡(氵琶)江乡太平乡善化乡吉河乡各一

  崇文书院 在城东北今废

  瑞峰书院 明弘治甲子督学潘府建今为儒学

  同文书院 在儒学右明万历二十三年建

  学田 在池水乡土名木云沙水乌石头村前寨脚庙前等处废寺田税六十亩零四分九厘七毫六丝   土名烂坑苦竹坑和尚冈松柏W龙归水等处田税二顷二十九亩五分零三毫系总督刘继文捐金置买与前县苏廷龙捐置池水乡等处田共计三顷岁收除粮差外贮给贫生灯油丧葬等用

  新安县儒学 旧在城东门外明万历元年鼎建二十三年改建于城南嗣后知县季汝祥相继成之中为文庙傍列两庑前为戟门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门前为屏墙殿后为明伦堂旁立进德修业两斋后为敬一亭东为启圣祠又东为文昌尊经阁前为教谕训导署署东为乡贤名宦两祠礼门在进德斋南仪门在从祀庑东前为大门与棂星门并门外两坊崇祯十五年知县周希曜以科目辰星复建于东门之外正殿两庑仪门棂星门一如旧制皇清因之至康熙十年八月二十一日飓风大作遽尔倾塌知县李可成修复

  学田 土名草松田一百二十七亩零岁收税银八两今荒
  又土名观音座临洲尾麒麟腹瓦窑墩提调等处田共税一百一十八亩一分八厘七毫岁收租银七两六分今荒
  又土名闩门洛中围勒马洲园田共税七十五亩岁收租谷二十七石支给贫生费用又东门学前鱼塘二口

  花县儒学 在县治东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县王永名创建殿庑戟门泮池棂星门照墙及启圣祠名宦乡贤两祠规模详备方在草创尚未落成

  社学 四曰金溪曰养恒曰大冈曰平山

  连州儒学 宋咸平六年始建书堂于城内东南隅崇宁间迁于联壁坊政和四年知州欧阳震复迁东园干道八年兵燹仍迁东南隅书堂故址端平元年复迁建于列秀亭右元因之又毁于兵明洪武二年迁于中峰山下是年州废学亦随焉四年复州学亦复建于四角塘即阳山儒学旧基二十一年同知刘本和请复徙于列秀故址正统二年创号舍归民侵地以广学基出税二亩科米五斗一升三合六勺景泰五年建大成殿弘治五年重加修饰正德三年撤庙学而新之其制中为大成殿两翼为东西庑前为戟门棂星门外为泮池旧有桥有亭又前为泮宫亭庙东北为启圣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