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
十年正月诏公卿已下每月上封事三条极言得失刺史二千石铜墨以上有谠言嘉谋勿有所讳。
後周明帝武成元年六月戊子大霖雨诏曰:昔唐咨四岳殷告六眚睹灾兴惧咸致时雍朕抚运膺图作民父母弗敢怠荒以求民瘼而霖雨作害麦伤苗ㄨ屋漂垣洎於昏垫谅朕不德苍生何咎刑政所失罔识厥由公卿大夫士爰及牧守黎庶等宜各上封事谠言极谏罔有所讳朕将览察以答天谴。
武帝保定三年四月诏百官及民上封事极言得失建德元年四月诏百官军民上封事极言得失。
隋文帝开皇九年诏曰:朕君临区宇於斯九载开直言之路披不讳之心形於颜色劳於兴寝自顷逞艺论功昌言乃众推诚切谏其事甚疏公卿士庶非所望也。各启至诚补兹不逮见善必进有才必举无或噤嘿退有後言布告天下咸悉此意。
十一年五月癸卯诏百官悉诣朝堂上封事唐高祖武德二年闰二月甲辰考群臣以李纲孙伏伽为上第帝置酒高会奏九部乐於庭高祖谓裴寂曰: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唯讠舀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死於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念在安民平乱任武臣官方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辅不逮比每虚心接待曾闻谠言然唯李纲苦尽忠款孙伏伽可谓诚直馀人犹踵敝风亻免首而已岂朕所望哉!当以身为婴儿方朕於慈父有怀必尽有意必申也。
太宗贞观元年正月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治正臣事邪主不能致治唯君臣相遇有同可得安天下也。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而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流庆子孙此盖任贤得人之所致也。後世称美不容於口朕虽不明阙於学问至夫大好大恶容或知之幸诸公数相谏正谏议大夫王侄栽唬撼嘉拍敬由则正后从谏则圣古者天子必有谏臣七人言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自是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内平章军国必使谏官随之欲其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太宗虚己以纳之。
十一月壬戌太宗谓侍臣曰:隋帝性多猜忌上下情不相达斯岂致治之理乎!朕今推赤心以相付亦望公辈以直心相向纵有指斥深切无忧逆忤。
三年五月徐州蝗。且旱六月诏曰:岂赏罚不中任用失所将奢侈未革苞苴尚行者乎!文武百辟宜各上封事极言朕过勿有所隐。
四年二月以岁旱诏公卿极言得失勿有所隐十一年七月以水灾诏文武百寮各上封事极言朕过勿有所隐诸州官民有能明识治道方正直谏者并宜荐达朕将亲见其人问以得失。
九月帝谓侍臣曰:朕居九重之内藉左右为耳目但举事出入亏政害人必须矫正朕将思改之。
十七年正月帝谓侍臣曰:朕观古先帝王何尝不受正谏以兴化拒忠言而亡灭有谏朕安国者授以高官矫朕为非者加以显戮虚心伫待终无所应然喜得三事思有终始一则克平祸乱四夷顺轨二则灾异不生百姓殷实三则年在盛壮君临天下既喜所得当惧所失三思而动庶无愆尤必不渭桥乘船霸陵纵辔慎夫人同坐夏太康父猎如此等事当不烦谏诤耳倘嗜欲迁性喜怒变情但闻一言而正岂候三谏之劳朕於公等乞言幸无所隐。
四月帝谓侍臣曰:前王之取天下必藉众力英才辅勖仰成师主朕昔仗义而起策发诸心寇平於手即位以後诚念苍生有人上封事献直言能益於时以裨政要者朕倾耳而听拭目而览合於务者不以舆皂而废其言也。
二十年十二月帝手诏曰:朕闻尧舜之君自愚而益智桀纣之主由智以添愚故异顺逆於忠言则殊荣辱於帝道朕登蹑宇宙字育黔黎恐大德之或亏惧小瑕之有累候忠良之献替想英杰之谋猷而谏鼓空悬逆耳之言罕进谤木徒设悔心之论全无唯昔魏徵每显余过自其逝也。虽有莫彰,岂可独有非於往时而皆是於兹日故亦庶僚苟顺不触龙鳞所以虚己外求披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後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高宗永徽五年正月以时旱手诏京文武九品以上及朝集使各进封事极言厥咎。
九月帝谓五品已上曰:往日不离膝下旦夕侍奉当时见五品已上论事或有仗下而奏或有进状而论者终日不绝岂今时无事公等何不言也。自今已後宜数论事。若不能面奏任各进状。
龙朔三年八月戊申诏几百在位宜极言得失悉心无隐以救不逮。
咸亨元年十月命文武五品已上上封事。
中宗神龙元年二月诏京官职事九品已上及朝集使极言朝政得失。
五月。又制京官九品已上极言时政得失。
睿宗景阍年十一月诏曰:朕闻彰善瘅恶有国之常典纠宽济猛为政之通规朕以薄德滥膺明命瞻言赏罚未檬币酥潦怪伊嘉唇小人未退贪吏未惩流亡未安贤良者未归怀冤者未理在予之责有愧良深不能致君於尧舜者亦群公群士之所耻也。卿等将何规补使致咸亨各以状闻朕当亲览其才望兼优公清特著可以宣风道俗者具以名闻但百司承宽共为苟。且事多愆咎无复纪纲令各本司长官审善恶才识限十日进状。
玄宗开元三年五月以旱故下诏令诸司长官各言时政得失以辅朕之不逮。
十月诏曰:朕以薄德祗膺睿图曾不能虚己淳源励精至道将致俗於仁寿思纳人於轨训幸乾坤交泰风雨咸。若中外百僚尽知戒惧华夏万姓颇亦欢康犹恐人或未安政有不惬令外司置匦侧门进状封章论事靡所不达轩阶进规于何不尽曾无忤旨之罚实有推心之期岂朕之不诚何人则未谕如闻朝廷之内尊锓兹唤不昌言退不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