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心能识而观其贤愚尝以玄冬梦黄渲士姓玄名明字子真与余寤言言必有中善否之间无所依违命操笔者书之近从建武已来暨於斯今其人既亡行乃可书玉石朱紫繇此定矣。故谓之史录岐恐时人不尽其意故隐其书唯以示同郡严象。
蜀谯周为光禄大夫撰三巴记一卷。
吴顾启期撰娄地记一卷。
晋裴秀为司空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後。《世说》者或馇R渐以ウ昧,於是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於秘府其序曰:图书繇来尚矣。自古立象垂制而赖其用三代置其官国史掌厥职暨汉屠咸阳丞相萧何尽收秦之图籍今秘书既无古之地图。又无萧何所得惟有汉氏舆地及括地诸杂图名不设分率。又不考正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或荒外迂诞之言不合事实於义无取大晋龙兴混一六合以清宇宙始於庸蜀深入其ㄎ幕实勰嗣有司撰访吴蜀地图蜀土既定六军所经地域近远山川险易征路迂直较验图记罔或有差今上考禹贡山海川流原隰陂泽古之九州及今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及古国盟会旧名水陆径路为地图十八面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繇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较夷险之异也。有图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则虽得之於一隅必失之於他方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之於山海绝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较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参而考之然远近之实定於分率彼此之实定於道里度数之实定於高下方邪迂直之拦仕溆芯山钜海之隔绝域殊方之回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秀。又撰春秋土地名三卷(一云:裴秀容撰)。
周处义兴阳羡人著。《风土记》三卷。
陆机为著作郎撰雒阳记一卷。
贺循为吴国内史撰会稽记一卷。
戴祚撰。《西征记》一卷。
张渤撰吴地记一卷。
顾席撰吴郡记一卷。
盖泓撰朱崖传一卷。
宋盛弘之为临川王侍郎撰。《荆州记》三卷。
沈怀远为武康令撰南越志。
谢灵运为御史中丞免官东还永嘉撰游名山志一卷居名山志一卷。
雷次宗豫章南昌人撰豫章记一卷。
范晦为宣城太守撰。《後汉书》、《。《郡国志》》五卷其序曰:。《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至矣。今但录中兴已来郡县改易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後置也。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
南齐宗测不就徵辟尝游衡山七岭著衡。《庐山记》乳逭为卫军掾著三吴史录。
刘澄之为郎官尚书撰永初山川古今记二十卷。
梁沈约为尚书令撰。《宋书》一百卷内郡州志四卷。
任鹞秘书监著地记二百五十二卷。
萧子显为太尉录事著。《齐书》州郡志一卷。
裴子野为著作郎掌国史撰方国使图一卷广述怀来之盛自要服至於海表凡二十国。
吴均为奉朝请撰庙记一十二州记十六卷。
庾仲容为尚书左丞抄众家地理书一十卷。
陶弘景丹阳秣陵人除奏朝请尤明山川地理方图产物撰古今州郡记。
陈顾野王为大著作掌国史撰分野枢要一卷舆地志三十卷。
江德藻为散骑常侍为中书郎刘师知使北齐德藻撰聘北道里记三卷师知撰聘游记三卷。
姚察为吏部尚书使隋著西聘道里一卷。
後魏阚る撰十三州志。
刘芳为通直散骑常侍撰徐地录一卷。
杨之撰雒阳伽蓝记五卷庙记一卷。
北齐魏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撰。《後魏书》地形志三卷。
後周薛钗御正大夫撰西京记三卷引据该洽世称其博闻焉。
姚最案十会撰孝行记十卷。
隋庾季才高祖开皇初为通直散骑常侍诏季才与其子贤撰地形志八十七卷。
崔熙为起居舍人炀帝大业五年受诏与诸儒撰区宇图志二百五十卷奏之帝不之善更令虞世基许善心衍为六百卷。
裴矩大业中为吏部侍郎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知帝方勤远略诸裔胡至者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又撰高丽风俗一卷。
郎茂大业中为尚书左丞撰隋州郡图经一百卷。
许善心大业中为给事郎撰方物志二十卷。
诸葛[A13C]大业中为著作郎撰銮驾北巡记三卷幸江都道里记一卷雒阳古今记一卷。
唐姚思廉初仕隋为河间郡司法书佐炀帝令与崔祖鲂耷宇图志。
房玄龄太宗贞观中为司空与中书令褚遂良等撰。《晋书》地理志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