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孙燕王宇之子甘露三年封安次县常道乡公五年五月高贵乡公为成济所弑公卿议迎立公六月甲寅入于雒阳见皇太后是日即皇帝位於太极前殿。
●卷十
○帝王部 继统第二
晋惠帝武帝第二子泰始三年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太熙元年四月己酉即皇帝位。
怀帝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永兴元年十二月丁亥立为皇太弟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惠帝晏驾羊皇后以为太弟於嫂不得为太后催清河王覃入已至尚书阁侍中华混等急召太弟癸酉即皇帝位。
愍帝武帝孙吴孝王晏之子出继伯父柬袭封为秦王永嘉二年拜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及雒阳倾覆避难於荥阳密县与舅荀藩荀组相遇自密南趋许颍豫州刺史阎鼎与前抚军长史王毗司徒长史刘畴中书郎李昕及荀组等同谋奉帝归于长安而畴等中涂复叛鼎追杀之藩组仅而获免鼎遂挟帝乘牛车自宛趋武关频遇山贼士卒亡散次于蓝田鼎告雍州刺史贾疋疋遽遣州兵迎卫达於长安。又使辅国将军梁综取守之时有玉龟出溧水神马鸣城南焉六年九月辛巳奉秦王为皇太子登坛告类建宗庙社稷大赦明年四月丙午奉怀帝凶问举哀成礼壬辰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兴。
明帝元帝长子太兴元年立为皇太子永昌元年闰十一月庚寅即皇帝位。
成帝明帝长子太宁三年戊辰立为皇太子闰八月己丑即皇帝位。
康帝成帝母弟咸和元年封吴王二年徙封琅琊王咸康五年迁侍中司徒八年六月庚寅成帝不讳诏以琅琊王为嗣甲午即皇帝位。
穆帝康帝子建元二年九月丙申立为皇太子己亥太子即皇帝位时年三岁皇太后摄政升平元年帝加元服正月告于太庙始亲万机皇太后居崇德宫哀帝成帝长子咸康八年封为琅琊王永和三年除骠骑将军五年五月丁巳穆帝晏驾皇太后令曰:帝奄不救厥疾继嗣未建琅琊王丕中兴正统明德懋亲昔在咸康属当储贰以年在幼冲未堪国难故显宗高让今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其以王奉大统,於是百官备法驾迎于琅琊第庚申即皇帝位十月诏曰:显宗成皇帝顾命以时事多艰弘高世之风树德博重以隆社稷而国故不已康穆早世裔祚不融朕以寡德复承先绪感惟永慕悲痛兼摧夫昭穆之义固宜本之天属继体承基古今常道宜上嗣显宗以修本统帝於穆帝为从父昆弟穆帝舅褚歆有表中书答表朝廷无其义诏下议尚书仆射江[A170]等四人云:闵僖兄弟也。为父子则帝应为穆帝嗣卫军王术等二十五人云:成帝不私亲爱越授天伦康帝受显宗社稷之重已移所授纂承之序宜继康皇尚书谢奉等六人云:继体之正宜本天属考之人情宜继显宗时多异议尚书左丞孔严与丹阳尹庾议曰: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宜继成皇帝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海西公哀帝之母弟也。咸康八年封为东海王升平五年改封琅琊王隆和初转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兴宁三年二月丙申哀帝晏驾无嗣丁酉皇太后诏曰:帝遂不救厥疾艰祸仍臻遗绪冫民然哀恸切心琅琊王奕明德茂亲属当储嗣宜奉祖宗纂承天统便速正大礼以宁人神,於是百官奉迎於琅琊第是日即皇帝位。
简文帝元帝之少子永昌元年封琅琊王咸和元年徙封会稽王太和元年海西公废皇太后诏曰:丞相录尚书会稽王体自中宗明德邵令英秀玄虚神栖事外以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归为日已久宜从天人之心以统皇极主者明依旧典以时施行,於是大司马桓温率百官进太极前殿具乘舆法驾奉迎帝於会稽邸於朝堂变服着平巾帻单衣东向拜受玺绶咸安元年冬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桓温出次中堂分兵屯卫。
孝武帝简文第三子兴宁三年七月封会稽王咸安二年七月己未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皇太后临朝太元元年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见于太庙皇太后归政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
安帝孝武长子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立为皇太子二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晏驾辛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癸亥以司徒会稽王道子为太傅摄政。
恭帝安帝母弟初封琅琊王为大司马义熙十四年十二月相国宋公刘裕矫称安帝遗诏曰:惟我有晋诞膺明命业隆九有光宅四海朕以不德属当多艰幸赖宰辅拯厥倾覆仍恃保佑克黜祸乱遂冕旒宸极混一六合方凭阿衡惟新洪业而构疾大渐将遂弗兴仰惟灵命亲贤是荷咨尔大司马琅琊王体自先皇明德光懋属惟储贰众望攸集其君临晋邦奉系宗祀允执其中燮和天下阐扬末诰无废我高祖之景命是日即帝位。
後魏太宗明元帝道武长子(道武事具帝王创业门)初封齐王母刘贵人赐死帝日夜号泣道武怒之帝惧乃游行逃于外天赐六年十月清河王绍作逆帝入诛绍壬辰即皇帝位。
世祖太武帝明元长子泰常七年封泰平王监国八年十月壬申即皇帝位。
高宗文成帝太武之孙恭宗景穆帝长子太武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皇帝位於永安前殿。
显祖献文帝文成长子太安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和平六年五月甲辰即皇帝位。
高祖孝文帝献文太子初献文雅薄时务尝有遗世之心欲禅位於叔父京兆王子推任城王闾尉源贺固谏之东阳公丕等进言曰:皇太子虽圣德夙彰然实冲幼陛下富於春秋始览机政普天景仰率土心欲隆独善不以万物为心其。若宗庙何其。若亿兆何曰:储宫正统受终文祖群公相之有何不可皇兴五年八月册命太子曰:昔尧舜之禅天下也。皆繇其子不肖。若丹朱峋能负荷者岂搜扬仄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