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
馆长
庶吉士推一人年长者为馆长。总挈诸务。人多匿年避之。世庙时。癸丑。马干庵自强。年在数人下。独不避。遂领长约。后卒拜相。
馆选取二十八人。相传谓上应列宿。然成祖取有定数。而周文襄以年少。愿入馆读书。成祖许之。则其说似不足据。盖宋端拱初已有此举。以慎滥取。亦二十八人。今以选数符合。遂附会之耳。端拱中第十九名为古成之。字亚]。广之增城人。广举进士。自古始。梁灏及第之年。次即成之。有张贺、刘师道者。嫉广南人右己。夜召饮。置暗药焉。比胪传。成之不能应。太宗怒。扶出。再举登第。与选。上闻前事。欲置二人于法。成之申救。谢无有。上甚重之。张咏深奇其才。辟知绵州。长于文章政事。雅意丘壑。后遇异人韩泳。邀以M术。谢曰。方为亲仕。非所愿也。卒于官。或曰。终以M去。
改翰林
大臣子弟为科道者。例应回避。得改翰林。嘉靖中。御史胡效臣以父琏任都御史。当改。御批曰。改授翰林。乃近年阴厚私弊。准别衙门用着。
南翰林
南院在东长安门外。列宗人府上。太祖右文之意可见。岁久塌坏。名为衙舍。木石俱尽。己亥年。余以使事过南中。密往观之。荒地亩许而已。刘云居曰宁起掌篆。请于工部。得百金。又节公费。佐之修葺。略备。乙巳。余以司业至。刘换祭酒矣。旧规。本院缺官印。必属司业。院中月剩银四两一钱入橐。余受署十八月。悉以了余工。并换大门、梁柱。栽庭中松柏。置柜买书。检斋中书籍重复者实之。云居亦助足二十一史。皆注公簿。列二大屏。明刻数目于上。无得私移私借。又诫后来。凡司业署事。都照此例。别衙门来署则否。朱密所以光禄少卿至。见而怒曰。偏司业能。别官不能亦辞之。复发考亭诸刻充其中。此真同心。而院役桑松老矣。每叹息曰。u成衙门。余既被废。追思景象。深犯喜事二字之戒。今不知何如。梦寐及之。觉而失笑。且自嘲也。
名帖
词林写名帖。用大字。各衙门尤而效之。几与亚卿等。余乙卯年三月。过故鄣姚氏。乃大京兆画溪公之孙。出公座主王槐野先生单名帖。称友生字。仅蝇头细书。是年甲辰。会元瞿文懿。画溪同年也。亦有单帖。称年侍生。字与王先生等。次年借书于里中董遐周。一旧帙中。有阮函o名单帖。字亦如之。而画较细。阮是时不知何官。称曰年侍生。名下有一等字。上写早临二字。居中。速字在右。想同门之邀帖也。盖凡事之朴而谨如此。今滔滔不可复返。稍损之。且以为失体矣。
大名
御史与主事平行。文移谓之手本。御史署名颇大。王伟时为职方郎中。口占贻之云。诸葛大名垂宇宙。今人名大欲如何。虽于事体无妨碍。只恐文房费墨多。有士子代答云。诸葛大名垂宇宙。我今名大亦从先。百凡事体皆如此。费墨文房不用钱。伟寻升兵部侍郎。客往贺曰。大名属公矣。伟又占曰。诸葛大名非用墨。清高二字肃千秋。于今一纸胡涂帐。满面松烟不识羞。众相传为笑。其习稍改。
坊局严重
词林官至坊局。体严重。稍暇即发单帖邀馆中新进者。或以地。或以科。多至十。余人聚集。设}深谈。因得其人之学问才情短长处。合则称知己。日后连翩为公辅。最高者不难屈己下之。劣者亦因识别以渐改用。故新进史官。多策励。不敢放荡。虑其卒然来邀也。至今词林中有前辈请后辈。后辈不请前辈之说。以后此风渐微。便涣散。极于相倾相贼而后止。
或曰。必若此言。其互相党比而后可乎。曰。非也。张文僖固已行之矣。有大不可。乃上疏直言。与天下共之。有何不可。
词林初授官。有七科以上。旁坐避马之说。如余己丑科。遇辛未前辈。则执此礼。后丁酉年补官。又有避讲读学士之说。余懵懵皆遵行。后官南中。闻同年焦弱侯。前过家邓定宇先生为司成。先生辛未科。焦执旧礼。先生固辞曰。即如俗礼所云。曰七科以上。盖八科也。奈何仍讹至此。遂得改正。后阅陆文简传。文简辛丑庶吉士。徐文贞癸未及第。已正位宗伯。仍讲钧礼。则不但七科不论。并官品原不拘拘。盖先辈之从雅道如此。
翰林前辈
翰林最重前辈。张太岳丁未进士。陆平泉第辛丑。盖前两科矣。太岳柄国。位少师。起平泉大宗伯。从人望也。而欲其速去。设燕数数。令人刷鬓发。又数更新衣。若曰。修汝皮毛。行当换改云尔。后虚传有旨。令礼卿捧接。平泉即趋入。无有。乃亟请归。善始善终矣。
升转
旧制。编修九年升侍讲。检讨九年升修撰。既升侍讲、修撰矣。与状元径授修撰者又皆九年方升中允。盖原五品衙门。重之。不轻授也。成化二年。童缘以修撰升谕德。因同官王献。以将秩满。谋于大学士李贤。欲为己地。故有是命。后遂为例。至弘治中改正。必二十六七年。方升五品。杨文襄召对录可考。隆庆中。申文定修撰满九年止升中允。又一年晋谕德。未几。穆庙登极。讲官皆叙升。有十七年大拜者。因丙辰、己未、壬戌、三科。不馆选。缺人。且值龙飞之会也。
凡升迁。龙头僭前科之半。外转。让后科之半。自隆庆戊辰后。局稍稍变。然龙头犹如故。而外转流落益多。如戊辰李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