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衬施。而出镜授之。长老言。此天下之至宝也。神明靳之。吾何敢辄预。檀越谨置诸三宝前。作礼而去可也。王既下山。长老密唤巧匠写仿形模。别铸其一。迨成。与真者无小异。乘夜易取而藏之。王之赀货自是日削。初无横费。若遭巨盗辇窃而去者。又两岁。贫困如初。夫妇咎于弃镜。复往白水拜主僧。输以情。冀返原物。僧曰。君知向时吾不辄预之意乎。今日之来。理之必至。吾为出家子。视色身非己有。况于外物耶。常忧落奸盗手中。无以借口。兹得全而归。吾又何惜。王遂以镜还。不觉其赝也。镜虽存而贫自若。僧之衣钵充。买祠部牒度童奴数溢三百。后渐有闻者。尽证原镜在僧所。提点刑狱使者建台于汉嘉。贪人也。认为奇货。命健吏从僧逼索。不肯与。罗致之狱。用楚掠就死。使者籍其财。空无贮储。盖入狱之初。为亲信行者席卷而隐。知僧已死。穿山谷径路。拟向黎州。到溪头。值神人金甲持戟。长身甚武。叱曰。还我宝镜。行者不顾疾走。投林未百步。一猛虎张口奋迅来。若将搏噬。始颤惧,探怀掷镜而窜。久乃还寺。为其俦侣言之。后不知所在。隆兴元年祝东老泛舟嘉陵。逢王渔。自说其事。时年六十余。
铜拳
山东新城县王氏科第之盛。始于少司徒见o公。公尝梦仙人授丹诀。自楚抚归。出铜拳铸为器。食顷。冶人失声惊走。公就视。则二拳堕地。牝牡相合成山焉。有岫有岩。有洞壑。有鸾鹤。寿星中踞。t真环列。其巅则金母坐而仙姬侍。后有洞。大士入定其中。所现仙灵皆肖生。虽雕镂不能及也。
铁炉
遵化铁炉。深一丈二尺。广前二尺五寸。后二尺七寸。左右各一尺六寸。前辟数丈为出铁之所。俱石砌。以简千石为门。牛头石为心。黑沙为本。石子为佐。时时旋下。用炭火置二v扇之。得铁日可四次。妙在石子产于水门口。色间红白。略似桃花。大者如斛。小者如拳。捣而碎之。以投于火。则化而为水。石心若燥。沙不能下。以此救之。则其沙始销成铁。不然。则心病而不销也。如人心火大盛。用良剂救之。则脾胃和而饮食进。造化之妙如此。
铁冶西去遵化县可八十里。又二十里则边墙矣。t山连亘不绝。古之松亭关也。生铁之炼。凡三时而成。熟铁由生铁五六炼而成。钢铁由熟铁九炼而成。其炉由微而盛。由盛而衰。最多至九十日。则败矣。炉有神。则元之炉长康侯也。康当炉四十日而无铁。惧罪。欲自经。二女劝止之。因投炉而死。众见其飞腾光焰中。若有龙随而起者。顷之。铁液成。元封其父为崇宁侯。二女遂称金、火、二仙姑。至今祀之。其地原有龙潜于炉下。故铁不成。二女投下。龙惊而起。焚其尾。时有秃见焉。铁一名蓝。盖最坚且厚者。晋书称秦行。唐公洛曰,力制奔牛。射洞犁耳。
铁器
狼山把总徐正得铁矛于江中。形制古朴。不类近时物。其款识数字漫。不知为何等语也。一日。置之舟前。飓风大作。海潮突起。邻舟皆簸扬上下。不能驻足立。独此舟晏然。如履平地。明日。置之他舟。亦然。又明日。置之他舟。无不然者。
李齐物。天宝中。为陕州刺史。开砥柱。通漕路。发重石。得古铁戟若铧然。铭曰平陆。上之。诏即以名县。诸葛亮??甬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与铸刀三千同。
后主禅造一大剑。长一丈二尺。镇剑口山。往往人见光辉。后人求之不获。
云长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后败。惜刀。投之水。成龙飞去。
陕州铁人
铁人。在陕州门谯楼下。衣冠拱立。世代莫知所始。相传为禹治水置之,以镇水患者。未知是否。或以为秦金人二人之数。按纲目集览索隐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苻坚徙入长安。今陕州铁人不及数尺。恐非旧物。
僧取沉牛
铁牛。在朝邑县东三十里大庆关。东岸四。西岸三。唐开元十二年铸。此似系浮梁。金元时。牛存而梁废。未几。悉沉于河。大定十年。真定府禅院僧怀炳有巧思。都水使者荐于朝。得旨。令取沉牛。乃辇石驾舟自沈于河。得牛所在。以长绳系。增石转机。已出其三。会有流言乃止。初起役。有善泅者十人佐助。师每画十字于十人之掌。则入深渊如平地。视听亦了然。十人皆剃度为弟子。
铁镬釜
扬州铁镬。府城北门外铁镬六口。南门外四口。各高四尺。厚四寸五分。周围一丈七尺。可容二三十石。不知何代何人所铸。北门外两镬。皆半没入土。露土外者光莹不锈涩。如琢磨然。相传元镇南王府故物。或又谓出隋宫。皆不可考。镇江甘露寺亦有大铁镬。俗传梁武帝铸以饭僧者。苏文忠有萧公古铁镬之句。又或以为前代压镇之物。与扬州同。亦未知是否。
梁筑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雨破堰。其性恶铁。乃运铁器釜、镬之属数千万斤沉之。扬州铁镬岂即此类耶。
铁釜。在北门外苏州造船厂。今移在太仓海宁寺。相传通番船煮篾g用者。阔六尺三寸。高四尺三寸。围二丈。厚二寸四分。
铁棺
兴化县南。法华废寺西。有铁棺焉。长九尺二寸。前广后狭。相传宋建炎间。薛庆常遣其徒撼之。中有物相触。作铿然声。以铁锤击百不损。鼓骗v之不液。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