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识之以俟续补。王承字安期,一晋人,湛子;一梁人,俭孙、鞫子。张先字子野,一宋天圣二年进士,开封人,仕至知亳州鹿邑县,年四十八,欧阳公为作墓志铭;一宋天圣八年进士,乌程人,仕至都官郎中,年至八十余,能为诗及乐府,号张三影,欧阳公称为“桃杏嫁东风郎中”;陈凤字羽伯,一上元人,嘉靖乙未进士,累官陕西参议;一无锡人,嘉靖时布衣。

  ◎文体相似韩文公作《樊绍述墓志铭》,即似樊之奇特,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铭》,即似尹之文简而意深。罗鄂州作《尔雅翼序》用韵;王伯厚、宋景濂序亦皆用韵。

  盖惟才力足以相敌,故即能用其体也。

  ◎有澹台灭明者武进士亿《经读考异》:“《论语》曰:”有澹台灭明者。‘谓近读多以’有‘字连下为句。考此宜以’有‘字为读,盖对师问而应曰’有‘也。与《孟子》’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亦以‘有’字句绝,‘北宫黝’属下,语势正同。”余按:《孟子》有字句绝凡四:“交邻国有道乎?”

  “贤者亦有此乐乎?”“不动心有道乎?”“然则有同与?”问答皆以“有”宇相应。此处上下文法不同,似以“有”字连下读为是。

  ◎七修类稿郎瑛《七修类稿》谓李商隐袭谢逸诗句,又以西台为南唐李建中,王阮亭《香祖笔记》曾訾其误。以余观之,疵谬尚不止此。如:隐语鹩凇蹲蟠》“麦麴”、“山芎劳”之喻,而以为起自东方朔“口无毛,声拉溃<尸几>益高”。

  “南道主人”见《魏书。裴延俊传》,而以为始于唐郑余庆。“亲家翁”见《隋书。房陵王勇传》,而以为始于五代李愚诮冯道。谓“今之祭物众矣,名亦工文”,备述“黍曰芗合”数语,而不知其出于《曲礼》。谓表德用“甫”字起自王荆公,而不知《后汉书》已有之,如袁闳字夏甫,杜密字周甫,葛龚字元甫之类是也。

  谓“点心”始于《能改斋漫录》,而不知本于《唐书。郑惨传》,吴氏特引其语耳。谓赵明诚为清献公中子,是误以正夫为阅道也。谓刘健今尚在,年已一百七,而考之《明史》则云:“卒于嘉靖五年,年九十四。”其他谬误尚多,未遑悉正也。

  ◎经史数见字经史各有数见之字,《周易》“也”字,《尚书》“哉”字,《诗经》“兮”

  字,《左传》“将”字、“故”字,《史记》、《汉书》“乃”字,《南史》“便”字、“深”字,《新唐书》“叵字”。

  ◎一言一言有作一句解者:“一言以蔽之”、“一言可以兴邦”是也;有作一字解者:“一言可以终身行之”是也。又“六言”、“六蔽”之“言”,亦作“字”

  字解,后世诗家所云:“四言”、“五言”、“七言”,殆鹩诖恕

  ◎银顶道光戊子年,言官奏请改正服色,以混戴金顶者甚众。饬令遵例,惟七品官及进士举人得戴素金顶,八九品官及贡生戴起花金顶,生监戴银顶。一时购顶更易,肆中赖以获利。寒士皆购锡顶代之,肆工杂之以铅,历时未久,色即黯黑。

  有力者以银铸实心顶,约重一两许,加以磨琢,望之与六品砗磲顶无异,往往于酒筵酣饮之时为人窃去。行之年余,仍沿旧习,间有守法之儒犹戴银顶,则群哗笑之。甚矣,习俗之难更也。

  ◎俗称今之称谓有与古相反者,如《尔雅》谓妻之昆弟为甥,而今则称为舅矣;《仪礼》舅之子称内兄弟,而今则称为表兄弟矣,此犹有所本也。至如称五世祖为太高祖或称高高祖,称父之舅为舅祖(当称大舅,见《后汉书张禹传》,又称祖舅,见《晋书应詹传》、《南史袁彖传》),称从母为姨母,称姑为姑母,称姑夫为姑父或称姑丈,称妻父为岳父,称窆为伯兄,称弟之妻为弟妇,皆习俗沿讹,不可以入文辞。若称舅氏为舅父,则《史记》已有之。称外舅为丈人,外姑为丈母,则柳子厚文已有之。

  ◎帅中丞黄梅帅仙舟中丞承瀛,抚浙有惠政。乞归后,以公余银四万两发商生息,永为浚湖之资。胡书农学士赋诗纪之,有“闻道归无半顷田,为民留费岁三千”之句。

  ◎黄少司马昆明黄少司马琮,道光丙戌馆选,戊申岁,以父母年跻大耋陈请归养,其奏牍有云:“八千里外,高堂之梦想时殷;十五年来,一日之瞻依未遂。白云徒望,遥隔乡关;清夜自思,难安寝馈。情辞恳挚,不必以设色为工。”

  ◎小军机纪文达公性喜诙谐,尝作《京官》诗数十首,传诵一时。犹记某《小军机》一律云:“对表双鬟报丑初,披衣懒起倩人扶。围炉侍妾翻貂挂,启匣娇僮理数珠。流水是车龙是马,主人如虎仆如狐。昂然直入军机处,低问中堂到也无。”

  有京官不愿外迁观察,而老于京卿贫病而死者,公戏挽之云:“道不远人人远道,卿须怜我我怜卿。”

  ◎李方伯嘉定李许斋方伯赓芸,少时孤贫力学,乡、会试(乾隆丙午、庚戌),皆以经策受知于大兴朱文正公郑会试几得元,以律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