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越三年,而大功亦可告成矣。”可以说作者已经近乎完全地把儒教等同于天主教了。其目的大概是想把儒教和天主教融合起来。本书与《天儒印》的思想倾向,恰成一明显的对照。
《儒教实义》是对中国儒家思想传统,道德实践和礼仪风俗的归纳和总结。其中,对礼仪风俗的考证和分析尤为精彩,可谓深得孔子“攻乎异端,其罪也已”的三昧。在文化对话和比较中,本书贯通古今,合壁中西,称得上是中西文化比较的极品之作。此外,本书对中国礼仪风俗的考证严谨,对文化史的研究也大有禅益。

儒教实义目录
儒教实义题解
儒教实义目录
第一节 儒教的天学
一、儒教
二、儒教崇敬的对象
三、天
四、穹苍之天
五、苍天非上帝
六、理非上帝
七、上帝实义
八、玉皇非上帝
九、上帝之名
十、敬上帝
十一、祭天之礼
十二、后土非上帝
十三、惟心奉天
十四、德感上帝
十五、祭上帝之意
十六、惟天子祭天
十七、立祖配天
十八、祖与天不等
十九、惟圣人能享帝
第二节 儒教的人物鬼神之理
二十、万物等级
二十一、物
二十二、人
二十三、物贱人贵
二十四、鬼神
二十五、鬼神有邪正
二十六、三礼之义
二十七、敬鬼神
二十八、祭鬼神
二十九、谁当祭天
三十、城隍
三十一、拜城隍非礼
三十二、以理正俗
三十三、祀神而曰山
三十四、至诚感神
三十五、以礼感神
三十六、祭神如神在
三十七、事神得福
第三节 儒教的伦理
三十八、事君
三十九、敬君之义
四十、事亲
四十一、孝亲之义
四十二、真孝大纲
四十三、事师
四十四、事长
四十五、友仇
四十六、复仇
四十七、不以人废言
四十八、上下相敬
第四节 儒教有丧葬祭祀
四十九、事死
五十、葬
五十一、看地
五十二、木主
五十三、画像
五十四、点主
五十五、神位
五十六、灵魂之所
五十七、吊
五十八、丧
五十九、奠
六十、上坟
六十一、祠堂
六十二、庙
六十三、佛老之庙
六十四、无庙亦能孝
六十五、郊庙之意
六十六、家庙之礼
六十七、祭
六十八、祭之仪
六十九、祭之义
七十、卜者
七十一、斋戒
七十二、迎降送神
七十三、课
七十四、茅沙
七十五、祖考来格
七十六、“祖考来格”辩
七十七、有其诚则有其神
七十八、三献侑食
七十九、祝声三噫歆
八十、既醉既饱
八十一、设馔以祭
八十二、受胙
八十三、天加福於孝子
八十四、福
八十五、祖宗不能蔽子孙
八十六、祖宗不能祸祸人
八十七、周公祷上帝
八十八、祖宗可转祈上帝
八十九、祖宗不能主张天命
九十、祖宗在天
九十一、祈祖宗
第五节 儒教的尊师之道
九十二、孔子
九十三、孔子之德
九十四、孔子之庙
九十五、祈於文庙
九十六、立学见师之礼
九十七、谒文庙之礼
九十八、春秋丁祭
九十九、文庙从祭者
一百、孔子谓儒教之宗
第六节 儒教的经典
一百零一、经
一百零二、其他经典
一百零三、诸子
一百零四、经学源流
一百零五、《易经》之旨
一百零六、易道
一百零七、《国风》无淫奔之诗
一百零八、三教归一

第一节 儒教的天学
一、儒教
问儒教。
儒教是先圣相授受之心法
曰:儒教者,先圣后圣相受授之心法者也。古之圣王得之於天,代天笔之於书,以为大训,敷之四方,以为极言,使厥庶民,明知为善有道而学焉。
2、儒教之大纲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儒教之大原也。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言儒教之大纲也。
二、儒教崇敬的对象
问儒教必有所敬。
儒教所敬有二端
曰:儒教之所敬有二端焉。其一、通於幽者,上帝也,鬼神也,先人也,先师也。其一、致於明者,亲也,师也,长也,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