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异也
  今江南浙直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柱磉皆汗蒸郁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凡衣服书画饮食之类收藏不密则生醭易败盖时至而气使之然自淮以北则不同矣
  今考入梅出梅之期则芒种后逢壬日入梅夏至后逢庚日出梅为准盖历年屡验非亿说也
  
  ○夏至
  ○解见夏至五月中大明会典开载夏至祭地于北郊之方泽前期五日
  上诣牺牲所视牲前一日 上告 庙及还参拜俱如冬至大祀之仪前期四日太常寺进铜人如常仪谕百官致斋三日前期三日 上诣 太庙请
  太祖配神前期一日 上亲填祝版于文华殿黄楮版墨书祭用黄壁黄制帛其坛上陈设正位 【 北向】 配位 【 西向】 从四坛五岳基运山翔圣山神烈山共一坛 【 东设西向】 五镇天寿山纯德山共一坛 【 西设东向】 四海一坛 【 东设西向】 四渎一坛 【 西设东向】 是日五鼓太常卿候 上御皇极门奏请
  圣驾诣地坛 上常服乘舆由长安左门出至坛由西门入 上易祭服由方泽右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各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 上就位唱瘗毛血迎神乐作四拜奠玉帛毕 上至 皇祗香案前奏跪|圭
  上三上香讫进俎行初献礼献爵读祝官跪读祝文曰维万历 年岁次   月  朔  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于
  皇地祗曰时当夏至群物方亨生长发育有生咸赖功德至厚上配 皇天爰遵典礼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齐粢盛庶品奉兹瘗祀奉
  太祖高皇帝配神尚享 上至
  太祖神位前献爵讫行亚献礼乐止仪同初献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太常寺卿进立坛左东向唱赐福胙
  上至饮福位奏跪|圭光禄寺卿捧福酒跪进于
  上右 上饮福酒讫光禄寺官捧福胙跪进于
  上右 上受福胙讫出圭俯伏兴平身复位四拜送神乐作又四拜乐止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瘗位 上至望瘗位礼毕 上至具服殿易服太常寺卿捧 太祖神位入安于 太庙寝
  驾还诣 太庙参拜还宫
  
  ○三伏
  ○伏者藏也金气伏藏之日也三伏无定日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金代火火畏金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从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初庚为末伏故谓之三伏
  
  ○七夕
  ○七月七日之夜也唐天宝宫中七夕以锦彩结成楼阁陈水果酒ド枳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执九孔针五色线望月穿针过者为得巧宴乐达旦士民皆效之或以小蜘蛛置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七夕为织女牵牛聚会之日会于天河天河之西有星煌煌与参俱出谓之牵牛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故诗云寂然香灭后鹊散渡桥空
  杜甫牛女诗云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此事终朦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乃通
  
  ○中元
  ○七月十五日也目连比丘见亡母在饿鬼中即钵盛饭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之力所能救拔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具百味五果着盘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生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饿鬼之苦后人因此相传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供养大斋国朝于是节则设厉坛之祭以祀孤魂盖因民俗以均惠幽明俾仁政无遗耳是日民家备素食以供祖先俗传亡过祖先于七月十二日夜归十七日夜去十五日共往领盂兰盆大斋故民间素食祀祖多在十四日十六日
  
  ○秋社
  ○亦无定日在八月内立秋后第五戊是也如戊日立秋则不g秋祭社以报谷之熟
  
  ○秋分
  ○解见秋分八月中大明会典开载秋分
  皇帝由西安门出诣西郊夕月坛祭夜明其祝文曰维
  万历  年岁次   月  朔  日
  嗣天子御名谨昭告于
  夜明之神惟 神锺阴之精配阳之德继明于夕有生共赖既惟五星列宿咸司下土各有攸分(耳少)予之资仰承
  帝命君此生民兹者时维秋分爰遵典礼以玉帛牲醴之仪用修常祭于 神惟 神歆鉴福我邦民尚享
  上亲填祝版于文华殿 白楮版墨书象月之色也
  
  ○中秋
  ○八月十五日也秋之于时夏后冬前八月之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诸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言此夜为三秋之中也又谓之月夕盖秋景天高气肃月色倍明此夜之月尤为清莹古今人皆于此夜赏月昔人名中秋之月为端正月
  吾杭凤凰山有石如片云拔地高数丈将巅有一窍广尺余名曰月岩惟中秋之月穿窍而出他月则斜出窍外古今名人游赏题咏甚多
  
  ○重阳
  ○九月九日也此月与日并应阳数故曰重阳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令家人缝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其言登山夕还鸡犬牛马一时暴死长房曰代之矣古今登高自此始仙书云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假此二物以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