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出柄,二人皒之,以送熟火。
  【蚕箔】曲薄,承蚕具也。《礼》“具曲植”,曲,即箔也。“周勃以织薄曲为生。”颜师古注云:“苇薄为曲。”北方养蚕者多。农家宅院后,或园圃间,多种萑苇,以为箔材,秋后芟取,皆能自织。方可四丈,以二缘栈之,悬于槌上。至蚕分抬去蓐时,取其卷舒易用。南方萑苇甚多,农家尤宜用之,以广蚕事。
  【蚕筐】古盛币帛竹器,今用育蚕,其名亦同。盖形制相类,圆而稍长,浅而有缘,适可居蚕。
  蚁蚕及分居时用之,阁以竹架,易于抬饲。梅圣俞前蚕箔诗云:“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筐。”北箔南篚,皆为蚕具。然彼此论之,若南蚕大时用箔,北蚕小时用篚,庶得其宜,两不偏也。
  【蚕盘】盛蚕器也。秦观《蚕书》云“:种变方尺,及乎将茧,乃方尺四。织萑苇,范以苍竹。
  长七尺,广五尺,以为筐。悬筐中间九寸,凡槌十悬,以居食蚕。”今呼筐为。又有以木为框,以疏簟为底,架以木槌,用与上同。
  【蚕槌】《礼》“:季春之月,具曲植。”植,即槌也。《务本直言》云:谷雨日竖槌。立木四茎,各过梁柱之高。夫槌随屋每间竖之,其立木外旁,刻如锯齿而深。各每茎,挂桑皮绕绳。(蚕不宜麻。)四角,按二长椽。椽上,平铺苇箔,稍下缒之。凡槌十悬,中离九寸,以居。抬饲之间,皆可移之上下。《农桑直说》云:每槌,上中下间铺三箔,上承尘埃,下隔湿润,中备分抬。
  【蚕椽】架蚕箔木也。或用竹长一丈二尺,皆以二茎为偶,控于槌上,以架蚕箔。须直而轻者为上,久不蠹者又为上。(为蚕因食叶上椽之蠹屑,不能透沙。事见《农桑要旨》。)
  【蚕架】阁蚕盘筐具也。以细枋四茎竖之,高可八九尺;上下以竹通作横桄十层。层每皆阁养蚕盘篚,随其大小,盖篚用小架,盘用大架。此南方篚有架,犹北方椽箔之有槌也。
  【蚕网】抬蚕具也。结绳为之,如鱼网之制。其长短广狭,视蚕盘大小制之。沃以漆油,则光紧难坏;贯以网索,则维持多便。至蚕可替时,先布纲于上,然后洒桑。蚕闻叶香,皆穿网眼上食。候蚕上叶齐,手共提网,移置制别,遗除拾去。比之手替,省力过倍。南蚕多用此法,北方蚕小时,亦宜用之。
  【蚕杓】《集韵》“:杓”作“勺”,量器也。《周礼》“:勺容一升,所以(举朱切,挹也,酌也)酒。”《说文》曰“:杓”音标。今云酌物为杓。以勺从木,姑与今同。此作蚕杓,斫木刳之。首大如棒,柄长三尺许。如蚕空(去声)。隙,或饲叶偏疏,则必持此送之,以补其处。至蚕老归簇,或稀密不伦,亦用均布。傥有不及,复以竹接其柄此南俗蚕法;北方箔簇颇大,臂指间(去声。)有不能周遍,亦宜假此以便其事,幸勿忽诸。
  【蚕簇】《农桑直说》云:簇用蒿梢丛柴苫席等也。凡作簇,先立簇心:用长椽五茎,上撮一处系定,外以芦箔缴合,是为簇心。仍周围匀竖蒿梢布蚕。簇讫,复用箔围及苫缴;簇顶如圆亭者,此团簇也。又有马头长簇:两头植柱,中架横梁,两旁以细椽相搭为簇心,余如常法。此横簇,皆北方蚕簇法也。尝见南方蚕簇,只就屋内蚕上,布短草簇之。人既省力,蚕亦无损。又按《南方蚕书》云:簇箔,以杉木解枋长六尺阔三尺。以箭竹作马眼插茅,疏密得中;复以无叶竹条,从横搭之。簇背,铺以芦箔,而竹蔑透背面缚之;即蚕可驻足,无跌坠之患。此皆南簇。
  较之上文北簇,则茧有多少,故簇有大小难易之不同也。然尝论之,南北簇法,俱未得中。何哉?夫南簇蚕少,规制狭小,殆若戏技,故获利亦薄。北簇虽大,其弊颇多,蒿薪积叠,不无覆压之害,风雨浸,亦有翻倒之虞。(谓经雨倒簇也。《蚕桑直说》云:簇蚕时,雨被沾湿,才晴,不以成茧不成茧,翻倒别簇。如雨少则曝干。)复外内寒燠之不匀,或高下稀密之易所,以致簇病内生,茧少皆由此故。习俗既久,未能遽革。今闻善蚕者一法:约量本家育蚕多少,选于院内空地,就添椽木苫草等物,作连脊厦屋。寻常别用,至蚕老时,置簇于内。随其长短,先构簇心,空直如洞。就地掘成长槽,随宜阔狭,旁可人行,以备火患。(谓用火法也。《蚕书》云:已入簇,微用熟炭火温之。待入网,渐渐加火,不宜中辍。稍冷,游丝亦止;缲之即断,多煮烂作絮,不能一绪扣尽矣。)外则用以层架,随层卧布蒿梢,以均蚕居。既毕,用重箔围之。若蚕少屋多,疏开窗户,就内簇之亦可。如此则上有芘覆,下无湿润,架既宽平,蚕乃自若。又总簇用火,便于照料。
  南北之间,去短就长,制此良法,宜皆用之,则始终无嫌矣。
  【茧瓮】《蚕书》云:凡泥茧,列埋大瓮地上。瓮中先铺竹篑,次以大桐叶覆之。乃铺茧一重,以十斤为率,掺盐二两,上又以桐叶平铺。如此重重隔之,以至满瓮。然后密盖,以泥封之。七日之后,出而缲之,频频换水,欲丝明快。盖为茧多不及缲,故即以盐藏之,蛾乃不出。其丝柔韧润泽,不得匀细。此南方淹茧法。用瓮颇多,可不预备。尝读北方。《农桑直说》云:生茧即缲为上,如人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