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經云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又覺疏序云心通法遍是也法下二句雙結法界是體緣起是用體用無礙故曰一切事成。
  【科】如一室中懸百千鏡有人獨見鏡鏡之中皆有像現佛身清淨明逾彼鏡一切法界悉現身中故我供養一切凡聖凡聖之身皆同供養有目者見盲者不覩。
  喻顯中初五句舉喻佛下合法喻有二相一鏡二人法有三相一佛身二法界三我身佛合鏡喻我合有人界喻不顯又我供中初謂我供於彼凡下彼我互供有下簡示迷悟。
  【科】如此行學法界法門大有利益終至此解不學不知是故行人常須緣觀所得功德不可校量。
  結益中初科初三句正結行謂修持學即解理解行雙顯故云行學終下勸脩終至此解聖所證故不學不知凡須學故是下正勸所下示益。
  【科】既知我身在佛身內如何顛倒妄造業耶。
  【科】六明正觀禮自身佛不外緣境他佛他身。
  第六禮中初科初二句標示名義不下遮簡初中自身佛者謂自己色身之中有本覺之心名為佛性性具神解故名為覺即性之解寂而能照解從性起還照於性遮無外境故名正觀禮自身佛即覺疏云第一義諦佛也次中不緣外境正簡前禮由前起用自他俱成今但照心故不緣外境圓覺疏云不計色空直見本覺真性故。
  【科】何以故一切眾生自有佛性平等滿足隨順法界緣起熾然但為迷解有外可觀所以妄倒常淪生死若能返照解脫有期若向他境謂有可觀邪人邪行經教不許。
  徵顯中初科初句徵起一下釋顯為二初五句明性具一切眾生即十界凡聖於自分中具有本覺寂知之心故云自有佛性然此佛性即是中道第一義諦無上涅槃故涅槃經云佛性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是也常此佛性在自分時一時圓遍一切分中彼我具足未嘗增減故云平等滿足隨順緣起義同前示但前體用兩成心境交入今直明自性隨順緣起所起之用全是自心故緣境時即緣自心不作境解故有異也若爾復與第四何殊答第四俱泯今此存心舉要言之第四自他俱空第五自他俱有第六存自簡他故有異也但下示本迷由如來藏心不守自性舉體隨緣成諸染法眾生不了報為外境造業受報故有彼此生死輪回若下顯今悟初二句示正觀言返照者照即是覺覺有二義性本寂知即本覺義解心初發即始覺義性是心體覺即心用用從性起還照自性故云返照即此兩字是正觀之玅旨也如是通達則解脫可期若下遮謬解境實心有妄從外求中道既乖故名邪行故般若有色見聲求之責涅槃彰不觀佛法之徵故云經教不許。
  【科】故云不觀佛不觀法不觀僧以見自己正法性故又云色聲見我名行邪道。
  次科初即涅槃彼云不觀佛法僧者以不取相能見真實性故遮無外境故曰不觀顯有自心故云見性次文即金剛般若如常所解。
  【科】是故行人常行禮拜但見身心有禮有敬未能通解常猒常行後一通達知心無外方識自心清淨本性此即自性住佛性也隨力脩明引出佛性也三祇果圓十地位極至得果佛性也。
  起正行中為三初五句示凡行但見身心雖知無外有禮有敬猶屬事脩既於正理未有所悟故曰未能通解常下次五句示聖解初句明正脩道觀雖行須防取著故須常厭不取是理須防癈事故須常行後下四句顯悟準攝論中如理通達即是見道論云菩薩如此得入初地已得見道得通達入唯識等準此已前屬尋思觀今得通達實知無外即如實觀清淨本性即真實性準此見道已去入脩道位見真實性故云方識自心清淨本性故論云若至登地故似唯識意言分別亦不得立又云菩薩得無分別智得證真如法界乃至得入真實性等此下後七句躡前觀智以示差別文出攝論彼云信實有者謂實有自性住佛性也信可得者謂引出佛性也信有無窮功德者至得果佛性也佛性論等文同廣引文中三性竝以也字分之初是見道名自性住次即脩道故云引出後屬無學故云得果覺疏內觀即指自性。
  【科】此解微玅唯聖達之位在下凡不宜不解不脩習也。
  結判行位中初明聖位方通如上所明見道已去皆是聖人同見性故位下明下凡須學如前文云在凡不學焉有克聖之期。
  【科】七明實相三寶自他平等禮者。
  第七禮標中言實相者即是自心真實之相也與夫法性法界佛性法身本無差別然既隨教所說名字不同隨名定行不妨觀相亦有深淺如第四禮深入法性則窮事見理第五遍入法界則心境雙存第六禮自己佛則遮無外境莫不性起有相則相俗性真會俗歸真則相空性顯今言實相則性相不分真俗一體即前所明法界三寶自他凡聖能所之相當相寂然不假會境歸心亦非取真弃假事事無礙法法皆如故即諸法以明實相非泯相而見性也自他平等非會境以歸心也涅槃經云無相之相名為實相一切法無自相他相及自他相乃至廣說一切諸法皆是處假隨其滅處是名為實是名實相是名法界名畢竟智名第一義諦名第一義空等法華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肇法師云實相本無等。
  【科】大意同前前猶有禮有觀自他兩異今此無自無他佛凡一如古今無別見佛可禮大邪見人。
  釋中初科初句示同前正觀禮所顯中道即是實相故曰意同又可前之三禮約相雖異莫不皆顯法界法性故曰意同前下顯異初示前禮或從理起事或攝事歸理故有禮觀或起用則自他宛然正觀則簡他存自故有自他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