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九不修福慧戒

  疏。福慧二嚴。如鳥二翼。不可不修。垂出要之道。故制。七眾同。大小乘不全共。菩薩攝一切善。應修。聲聞夏分自誓。應修福業。餘時不制。
  發隱。出要之道者。福慧雙修。出離生死捷要之道也。福輕則恒罹障緣。慧淺則多行錯路。故曰乖出要之道。夏分自誓者。坐夏則修。修則有限。非若菩薩無時不修也。
  若佛子。常應教化一切眾生。建立僧坊山林園田。立作佛塔。冬夏安居坐禪處所。一切行道處。皆應立之。而菩薩應為一切眾生。講說大乘經律。若疾病。國難賊難。父母兄弟和尚阿闍棃亡滅之日。及三七日。四五七日。乃至七七日。亦應講說大乘經律。一切齋會求願。行來治生。大火所燒。大水所漂。黑風所漂船舫。江湖大海羅叉之難。亦讀誦講說此經律。乃至一切罪報。三惡。八難。七逆。杻械枷鎖。繫縛其身。多婬。多瞋。多愚癡。多疾病。皆應講此經律。而新學菩薩。若不爾者。犯輕垢罪。
  疏。修福。自作教他。文中略序七事。一僧坊。二山林。三園。四田。五塔。六冬夏坐禪安居處。七一切行道處。凡此流類。悉應建立。力若不及者。不犯。修智慧。亦自作教人。
  發隱。自作教他者。作此七事。並教化眾生。令作此七事也。按要集第十經云。佛言。爾時道俗訛替。競興齋講。強抑求財。營修塔寺。依經不合。反招前罪。葢言非理募化。而自附營修。以公濟私。誣因昧果。所謂天堂未就。地獄先成。如是修福。不如避罪。學者又不可不明辨也。
  合注。建立僧坊等。制令修福。講說大乘等。制令修慧 此是遮業。隨力應修。遇緣當為而不為。一一結罪。除力不及者。無犯。此即戒本經所謂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也。若慊恨心。是染污犯。懶惰懈怠。非染污犯 大小不全共。聲聞夏安居時。應修房舍。餘時不制。大士一切時中。應修福業 開遮者。或常修禪誦等一切勝業。無暇他營 果報者。不修則失二種莊嚴。修則菩提資糧。任運增長。
  如是九戒。應當學。敬心奉持。梵壇品當廣明。
  合注。此總結第四段九戒也。

  ○第四十揀擇受戒戒

  疏。有心樂受。悉皆應與。若瞋惡揀棄。乖於勸獎。故制。出家二眾同犯。餘無師範者未制。大小不全共。菩薩本兼物。聲聞若許而中悔。是犯。不許。不犯。
  若佛子。與人受戒時。不得揀擇。一切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比邱。比邱尼。信男。信女。婬男。婬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無根。二根。黃門。奴婢。一切鬼神。盡得受戒。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皆染使青黃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臥具。盡以壞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邱皆應與其俗服有異。若欲受戒時。師應問言。汝現身不作七逆罪不。菩薩法師。不得與七逆人現身受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闍棃。破羯磨轉法輪僧。殺聖人。若具七逆。即現身不得戒。餘一切人。盡得受戒。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但解法師語。有百里千里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而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犯輕垢罪。
  合注。不得揀擇者。不應揀於品類。謂國王乃至鬼神。盡有佛性。盡可隨類行菩薩道。故盡得受戒也。而亦有二事應揀。一是形儀。二是業障。應教身所著袈裟等者。教令揀形儀也。梵語袈裟。此云染衣。亦云壞色。亦云臥具。乃出家衣服之都名。律制三種壞色。謂青黑木蘭。今制五種。比邱皆應與俗服有異者。正明比邱及比邱尼。體是僧寶。故特為制三種田衣。永異凡俗。其式叉摩那等五眾。惟須壞色。不得濫同比邱也。應問現身不作七逆罪等者。教令揀業障也。七逆業成。定墮無間。所以正障戒品。前生非復可知。亦復不為戒障。故但問現身也。和尚者。比邱有二種。一十戒和尚。二具戒和尚。比邱尼有三種。一十戒和尚尼。二式叉摩那受六法和尚尼。三具戒和尚尼。皆不得以比邱為之。式叉摩那有二種。一十戒和尚尼。二六法和尚尼。沙彌。沙彌尼皆一種。即授與十戒者也。阿闍棃者。比邱有五種。一十戒闍棃。二受具時教授闍棃。三受具時羯磨闍棃。四依止闍棃。乃至與依止僅一夜。五教讀闍棃。乃至從受一四句偈。或說其義。比邱尼有七種。加受具時比邱僧中羯磨闍棃。及六法闍棃尼。式叉摩那有三種。一十戒闍棃。二六法闍棃。三教讀闍棃。沙彌。沙彌尼各二種。一十戒。二教讀。優婆塞。優婆夷各三種。一受五戒闍棃。二受八關戒齋闍棃。三教讀闍棃。又若并取受菩薩戒闍棃。則七眾各加一種。破羯磨僧者。極少有八人同住。皆是比邱。四人四人。各自為黨。於一大界之中。別說戒。別作種種羯磨。破轉法輪僧者。下至九人。一人自稱佛。誘彼四比邱。別從其教。餘四比邱。守正不從。分作二部。不論界內界外。但令非法說法。如提婆達多等。名破法輪。聖人者。小乘四果。大乘法趣以上也。夫不拜父母國王。不敬六親鬼神。百里千里而來。則其求法之心何切。此而不授。辜負當機。不太甚乎。惡心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