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不得受沙彌戒。及比邱戒。亦不得受菩薩大戒。惟得依大乘法。修取相懺。見好相已。方許受菩薩戒。亦許重受具戒。十戒。八戒。及五戒等。爾時破戒之罪。雖由取相懺滅。不墮三塗。然其世間性罪仍在。故至因緣會遇之時。仍須酬償夙債。除入涅槃。或生西方。乃能脫之不受報耳。可不戒乎。
  復有三種奪人命。一者用內色。二者用非內色。三者用內非內色。內色者。優婆塞用手打他。若用足。及餘身分。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非內色者。若人以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鑞段。鉛錫段。遙擲彼人。作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內非內色者。若以手捉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鑞段。鉛錫段。木段。打他。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此三種亦皆殺法。所謂興方便也。手足身分。是凡情之所執受。故名內色。木瓦石等。是凡情所不執受。名非內色。有處亦名外色。用彼內色。捉彼外色。故為雙用內非內色也。因此方便而死。不論即死後死。總是遂其殺心。故從前人命斷之時。結成不可悔罪。後不因死。則但有興殺方便之罪。未遂彼之殺心。故戒體尚未曾失。猶可殷勤悔除。名為中可悔罪也。
  復有不以內色。不以非內色。亦不以內非內色。為殺人故。合諸毒藥。若著眼耳鼻身上瘡中。若著諸食中。若被蓐中。車輿中。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此以毒藥為殺方便也。既不用手足等。又不用木石刀杖等。故云不以內非內色。而前人命斷是同。則不可悔罪亦同。
  復有作無煙火坑殺他。核殺。弶殺。作穽殺。撥殺。毗陀羅殺。墮胎殺。按腹殺。推著水中火中。推著坑中殺。若遣令去就道中死。乃至胎中初受二根。身根。命根。於中起方便殺(弶者。木檻詐取也。撥者。弩石也)。
  此更廣標種種殺方便也。核弶及撥。皆是殺具。毗陀羅即起屍呪術。下文自釋。餘並可知。
  無煙火坑殺者。若優婆塞。知是人從此道來。於中先作無煙火坑。以沙土覆上。若口說。以是人從此道來故。我作此坑。若是人因是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為人作無煙火坑。人死者。不可悔。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從人邊得方便罪。不從非人邊得殺罪也。以於非人。無殺心故)。畜生死者。下罪可悔(下字恐悞。准一切律部。亦是中罪。亦從人邊得方便罪。不從畜生邊得殺罪也。以於畜生。無殺心故)。為非人作坑。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非人謂諸天。修羅。鬼神。載道義弱。故殺之者。戒體未失。猶可悔除也)。人死。是下罪可悔。畜生死者。犯下可悔罪(亦皆從非人邊得方便罪。不從人及畜生得殺罪。以於人及畜生。本無殺心故)。若為畜生作坑。畜生死者。是下罪可悔(畜生較諸天鬼神更劣。故殺之者。罪又稍輕)。若人墮死。若非人墮死。皆犯下罪可悔(還從畜生邊得方便罪也)。若優婆塞。不定為一事作坑。諸有來者。皆令墮死。人死者。犯不可悔罪。非人死者。中罪可悔。畜生死者。下罪可悔。都無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是名無煙火坑殺也。
  此廣釋無煙火坑殺他。以例核殺。弶殺。作穽殺。撥殺。無不爾也。問。一切有命。不得故殺。殺者。非佛弟子。何故今殺天龍鬼神。僅結中罪。殺畜生。僅結下罪。猶不失戒。不至墮落耶。答。凡論失戒。須破根本四重。所謂殺人。盜五錢。邪婬。大妄語。此四重中。隨犯一種。決非作法之所能懺。至如殺非人畜生等。性罪雖重。而於違無作罪。猶為稍輕。今云中罪可悔。下罪可悔。乃是悔除違無作罪。免墮三塗。非謂并除性罪也。殺一命者。必償一命。故殺者。固當故償。誤殺者。亦須誤償。縱令不受戒者。亦必有罪。故大佛頂經云。如於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佛制殺戒。良由於此。受持不犯。便可永斷輪迴。設復偶犯。至心懺悔。永不復造。亦可免墮三塗。故名中可悔。下可悔耳。設不念佛求生淨土。何由永脫酬償之苦哉。
  毗陀羅者。若優婆塞。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鬼呪屍令起。水洗。著衣。令手持刀。若心念口說。我為某甲故。作此毗陀羅。即讀呪術。若所欲害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諸三昧。或天神所護。或大呪師所救解。不成害。犯中可悔罪。是名毗陀羅殺也。半毗陀羅者。若優婆塞。二十九日作鐵車。作鐵車已。作鐵人。召鬼呪鐵人令起。水灑著衣。令鐵人手捉刀。若心念口說。我為某甲讀是呪。若是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諸三昧。諸天神所護。若呪師所救解。不成死者。是罪中可悔。是名半毗陀羅殺。斷命者。二十九日。牛屎塗地。以酒食著中。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