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故乖尊卑次序。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乖尊卑次序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九不得故不修福慧。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修福慧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不得故揀擇授戒。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揀擇授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一不得故為利作師。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為利作師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二不得故為惡人說戒。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為惡人說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三不得故無慚受施。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無慚受施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四不得故不供養經典。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供養經典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五不得故不化眾生。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化眾生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六不得故說法不如法。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說法不如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七不得故非法制限。若有犯。非菩薩行。不非法制限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八不得故破法。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破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二結讚回向

  瓔珞經云。佛子受十無盡戒已。其受者。過度四魔。越三界苦。從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隨行人乃至成佛。又經云。受菩薩戒者。即於此身一念之中。具足八種殊勝功德。一者趣道場殊勝。譬如大鵬。一飛過十萬里。菩薩發心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故。二者發心殊勝。若人一念。發起大悲大智受菩薩戒。即超二乘。如昔有沙彌侍一羅漢而行。忽發菩提心求受菩薩戒。此阿羅漢返生恭敬。為擔衣鉢。讓路而行。三者福田殊勝。假使有人供養滿閻浮提大阿羅漢。不如供一受菩薩戒者。以彼運心廣大故。四者功力殊勝。受小乘戒。譬如螢火。受菩薩戒。譬如日光。一切普照故。五者滅罪殊勝。受戒破犯猶勝外道。以戒威力。設墮惡道。受罪輕微故。六者受胎殊勝。受菩薩戒者。若在胞胎。常為天龍善神共守護故。七者神通殊勝。受菩薩戒者。能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一念中超越千生。一日內廣度羣品故。八者果報殊勝。受菩薩戒者。當生蓮華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轉故。諸佛子等。汝今既受菩薩戒已。即獲如是殊勝功德。各各善護守持。於行住坐臥日夜六時。讀誦是戒。猶如金剛。如帶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繫比丘。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發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心者。即非菩薩。是故應當珍敬。慎勿懈退。
  如是結勸畢。鳴尺一下。眾一叩首。菩薩戒師。起座合掌迴向云。
  以此受戒功德上報四恩。下濟諸苦。法界眾生。同圓種智。在會沙門。共證菩提。海眾齊音。念佛迴向。
  大眾同聲念佛。引禮呼新菩薩三拜。起具分班。二阿闍黎先下座。至中禮佛三拜。近佛座左右而立。菩薩戒師下座。禮佛三拜。
  維那舉迴向偈 眾和之。
  受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沈溺諸有情  速往無邊光佛剎  迴向因緣三世佛  文殊普賢觀自在  諸尊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其送菩薩戒師歸方丈。謝二師及諸引禮。一一皆同受具之儀。今大乘戒七眾同收。若有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者。俱隨送之。但要各歸各眾。不得糅亂。雖理性戒體無二。然事相世儀須分。能善護譏嫌。即名持戒也。
  若授在家菩薩優婆塞。六重二十八輕戒者。科儀同此。唯異戒相。故附之。
  先六重戒相
  第一不殺生。是優婆塞菩薩戒。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殺生戒能持否。(答)能持。  第二不偷盜(如前)  第三虗說(如前)  第四邪婬(如前)  第五宣說四眾過罪(如前)  第六酤酒(如前)
  二十八輕戒相
  第一不能供養父母師長。是優婆塞菩薩戒。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供養父母師長戒能持否。(答)能持。  第二躭樂飲酒(如前)  第三惡心不能瞻視病苦(如前)  第四有乞者不能多少分與遣空還(如前)  第五見四眾不能承迎禮拜問訊(如前)  第六見四眾毀所受戒心生憍慢(如前)  第七月六齋日不受八戒供三寶(如前)  第八四十里中有講法處不能往聽(如前)  第九受招提僧臥具牀坐(如前)  第十疑水有蟲故便飲之(如前)  十一險難之處無伴獨行(如前)  十二獨宿尼寺(如前)  十三為於財命打罵奴婢僮僕外人(如前)  十四以飱食施四眾(如前)  十五畜猫狸(如前)  十六畜養象馬牛羊駝驢一切畜類(如前)  十七不儲畜僧伽黎衣鉢錫杖(如前)  十八若須田作不求淨水及陸種處(如前)  十九物說價已捨賤趨貴斗秤量物不令平用(如前)  二十於非處非時行欲(如前)  二十一隱瞞官稅(如前)  二十二犯國制(如前)  二十三得新穀菓蓏菜茹不先供奉三寶先自受(如前)  二十四僧若不聽說法讚歎輒自作(如前)  二十五道路若在比丘沙彌前行(如前)  二十六僧中付食若偏為師選擇美好過分與(如前)  二十七養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