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次。不同於前漸次修行。不同於後圓融具德。故立名頓。問。此若是教。更何是理。答。頓詮此理。故名頓教。別為一類離念機故。亦為對治空有俱存三種著相人故。即順禪宗。
  五。圓教。統該前四。圓滿具足。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信滿心。即攝五位成正覺等。依普賢法界。性相圓融。主伴無盡。身剎塵毛。交遍互入。故名圓教。華嚴云。顯現自在力。為說圓滿經。無量諸眾生。悉受菩提記。
  若約所詮法相者。初小教中。說有七十五法。唯明人空。不明法空。縱說法空。少不明顯。但依六識三毒。建立染淨根本。故阿含云。貪恚愚癡。是世間根本。未盡法源。故多諍論。
  總相如是。別舉十門。
  說唯六識。分為心意識。除佛一人有菩提性。餘諸眾生無佛種性。資加見修證中。忍位得不退轉。聲聞下根極疾三生得果。最遲經六十劫。獨覺中根。極疾四生。遲經百劫。如來上根。定滿三祇。
  但分段身。至究竟位。斷煩惱障。證我空理。既趣寂後。皆無回心。
  佛果相好。唯是無常。娑婆閻浮。為佛報土。三千百億。即攝化境。此釋迦身。報非法化。或立為二即有生身化身佛別。
  二始教中。廣談法相。少及法性。其所云性。亦是相數。說有百法。決擇分明。故少諍論。
  但說諸法一切皆空。不說不空中道妙理。
  總相雖爾。別開二門。先對他教辨異。
  初。相義有十。說有八識。唯是生滅。依生滅識。建立生死及涅槃因。
  法爾種子。有無永別。是故三乘五性。決定不同。
  既所立識。唯業惑生。故所立真如。常恒不變。不許隨緣。
  依他起性。似有不無。非即無性真空圓成。經說空義。但約所執。
  既言三五乘性不同。故說一分眾生。決不成佛。名生界不減。
  真俗二諦。迢然不同。非斷非常。果生因滅。同時四相。滅表後無。根本後得。緣境斷惑。義說雙觀。決定別照。以有為智。證無為理。義說不異。而實非一。
  既出世智。依生滅識種。故四智心品。為相所遷。佛果報身。有為無漏。
  次。空義有五。說一切法。皆無自性。即是真如。能了此者。即名真智。所詮法義。不出二諦。法相名俗。無為為真。有謂依計。空謂圓成。雖說佛身。五求不得。得即虗妄。無得乃真。離一切相。名佛功德。
  次約當教詳明。亦有十門。
  說賴耶識。為諸法依。從業種生。唯是生滅。
  就有為中。立五種性。由法爾故。無始時來。一切有情。有無永別。
  資等五位。乾等十地。修至加行性地位中。得不退墮。
  成菩提道。定滿三祇。
  亦是分段。至究竟果。
  聲聞緣覺。斷煩惱種。分斷所知。菩薩俱斷。但於二障。分別起者。地前伏現。見道斷種。俱生起者。於十地中。漸次斷滅。金剛定盡。
  決定性者。趣寂不回。不定性者。並回向大。
  三十二相。是化身好。八萬四千。是報身德。但此修生。及佛法身。俱常無常。
  以釋迦身。隨他受用。實報淨土。在首羅天。化身充滿百億閻浮。如來法身。唯真境界。釋迦佛身。化非法報。或分生法二身。或開三佛四佛。三終教中。多談法性。少及法相。其所云相。亦會歸性。盡大乘說。故無諍論。
  由明不空。真如中道。不但說空以為至極。
  總相雖爾。別亦二門。先對他教辨異。
  初。對相亦十。所說八識。通如來藏。隨緣成立。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而成。非一非異。一切眾生。平等一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脫。
  但是真如隨緣成立。依他無性。即是圓成。一理齊平。故說生界佛界。不增不減。
  第一義空。該通真妄。真非俗外。即俗而真故。雖空不斷。雖有不常。
  四相同時。體性即滅。緣境斷惑。不二而二。有能所斷。二而不二。說為內證。照惑無本。即是智體。照體無自。即是證如。非智外如為智所證。非如外智能證於如。既世出世智。依如來藏。始本不二。則有為無為。非一非異。故佛化身。即常即法。不墮諸數。況於報體。即體之智。非相所遷。
  次。對空亦五。但明自性常住真心。方為實理。此真如體。唯是一心。一心真實。本自能知。通於理智。徹於染淨。所詮法義。具足三諦。色等即空。是為真諦。空即色等。乃為俗諦。一真心性。非色非空。能空能色。名為中道第一義諦。
  遍計執性。情有理無。依他起性。相有性無。圓成實性。理有情無。性有相無。一切諸佛。自體皆具常樂我淨真實功德。身智通光。一一無盡。性自本有。不待機緣。
  次約當教詳明。亦有十門。
  說棃耶識。乃是真如隨緣合成。是故八識。通如來藏非唯生滅。就真如中。立種性故。遍諸眾生。皆有佛性。信等五十二位之中。修至初住。即得不退。行成佛果。不定三祇。亦無百劫修相好業。地前留惑。受分段身。初地斷種。受變易身。於二障中。正使習氣。三賢伏現。見道除種。地上侵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