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三一法行和同義也。以第八門曰。三乘根不定故。堪可進入別教一乘者。即知彼三乘等法。本來不異別教一乘。何以故。為彼所目故。無異事故。唯顯一乘。無三可得。勝前三一法行和合迴向名同。此門正當露地等授大車。究竟唯一。故名迴入。以入揀向勝劣自殊。決非重名。為第三失。
  復師立四種同教。第一立三一和合同。析薪記釋曰。此乃三一合說。則三乘和合不異。又曰。三一合明。又迷會解記。釋玄文曰。三一共故。又注同教策曰。三一具故。評曰。此師凡有五釋。混雜媕娿。略無定義。及至續注同教策曰。三乘為教。一乘為義。總為臆說。又初記曰。三乘一乘和合不異者。有濫別教該說文曰。以三即一故不異。以一即三故不異。今謂。此師將別教法本圓融。三一不異之義。釋今同教三一和合。明不異者。得非矯乱。同別不明。兩處三一。機詮法異。總為一失。
  會師同教策曰。三一和合。同一善巧。故名同教。此乃以合釋同。同者合也。則三乘為教。一乘為義。和合不離。攝機成益也。評曰。此師初摘教章攝益中四字曰。三一和合。及至釋義。錯指至相曰。同一善巧為合釋同。於戲。此師不詳祖述。穿鑿太甚。今具至相文曰。同教者。亦有同別。一乘三乘。同一善巧。是其同也。各為據機別。即是別也。請詳祖述。自明同教中自具同別兩義。以一善巧法。具接一三機故。是同教中同義也。若據一三之機。詮法淺深。各別不同。是同教中別義也。即不曾說和合不離。以合釋同也。是知此師。不唯不曉三一和合同義。實亦不明同教中同別義也。為第一失。次云。則三。乘為教。一乘為義。和合不離等者。臆說尤甚。今謂。賢首正文。先明教義。後辨攝益。初教義門中。以臨門三車為教。界外別授大車。示真實義。三教虗說。無實體故。故清涼曰。是知三皆虗指。演義釋曰。以證三乘皆是方便。無有實體。乃至曰。約教則廢三立一。三教虗說。約理則開三顯一等。三虗一實。豈容和合不離耶。又況賢首。就前教義中。約開說曰。三乘三句。第二句曰。或唯教非義。約同教說。一乘三句。第二句曰。或唯義非教。約同教說。及後總合曰。具此三句。約同教說者。即是具上三乘三句。一乘三句。互望對論。唯教唯義。總屬同教門中。說開說合。非是獨約教義和合也。是故賢首。就後攝益分齊中。方說三一和合同。會師公違祖述。矯亂教義攝益二門。臆說三一為教義和合。為第二失。今遵清涼會通法華經旨。會三為一。顯法行和合。故演義曰。謂有問言。若會三歸一者。為會昔三而為一耶為會昔三。歸今一耶。故今釋之具上二義。先明會三為一。初別藥草喻品。證小行即是佛因。次引信解品。證大行是其所有。皆明會行也。次明會昔三歸今之一。於中二。先會昔成今。有法喻合。法云義說為四等。乃至借喻顯曰。以三點喻於三乘。以成一伊。喻為一乘。別說三乘。三皆是權。合三為一。故得稱實。非三點外更有一點。乃至結成正義曰。三別有三。總合為一。故成四也。四即四乘義說為四也。次曰。彰今異昔下揀曰。前但合三為一。一無別法。已成四乘。今辨一乘。別有法門。乃至曰。唯為一大事。出現於世。不為於餘等。此顯露地等賜大車。迴三入一。唯是一乘。不同三一義說四乘。明法行和合也。會師不遵祖釋。臆說教義和合。為第三失。已上三師偽說三一和合同。共有七失。次評泯二同如右。
  復師立第二種同教。依玄文曰。終頓泯二是同。故合二為一教。此師述會解曰。要終頓二教同泯二故。名同教一乘也。仍自注曰。約終頓泯二是同。非即合終頓為同也。正約終頓同無二乘。故云同教一乘也。又注同教策曰。此合為一教者。即由終頓同眠二故。合為一教。名同教一乘也。豈非得名之因。又注曰。今問彼曰。不將泯二為得名所以。更用何耶。評曰。復師曲說繁重。自意錯乱。先述會解注曰。泯二是同。非即合終頓為同。後注同教策卻曰。此合為一教者。即由終頓同泯二故。為得名之因。前後相違。成第一失。其次兩重注說。決知不曉二教。詮法體同。合二為一。為名同教一乘。但執得名因由所以者。虗立教名。不彰法體。為第二失。
  會師同教策。引清涼曰。始教存三故。別為一教。終頓泯二是同故。合為一教。下列四中云。三同教一乘。即合終頓二教也。會師就解曰。此乃泯二是同。出合為一教之所以。非得名之因由也。評曰。此師但引祖文。不釋合二之義。唯言出合為一教之所以。語無的當。過同復師因由之失。今謂。祖約會通古師立四教義。故下列四曰。一別教小乘。如阿含等。二同教三乘。如深密等。三同教一乘。如法華等。四別教一乘。如華嚴經。其同教一乘。正以今家終頓二教教下。同詮一乘法體。同泯二乘。克體一合也。故演義曰。此通終頓二教。但同一體是頓。兼不壞能所知義。即是終。此明二教頓漸雖殊。克法體合也。會復二師。皆不明乘體一合。但言出合所以得名因由者。無稽臆說。為第一失。又因由所以。但是左右之言。義非兩異。故演義曰。所言因者。所由所以。順益待藉之義相也。為由有此所由所以。順益待藉。果宗方明。故說此等名為因也。此即要是宗之所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