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不異故。如是念佛。持一佛名。全收法界。全法界名。全法界收。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亦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十方三世。當念無餘。不歷剎那。成佛已竟。

  四念毗盧遮那佛頓入華嚴法界者

  如世主妙嚴品十方諸大菩薩及天龍神鬼所說諸頌。各出自證法門。以如來果地發人信解。令入念佛三昧。自是說如來現相品。以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各有十方諸大菩薩及諸世主說偈讚佛。而十地品每歷一地。必曰不離念佛念法念僧。是知諸位階次雖殊。莫不以念佛為其本行。佛佛道同。舉一毗盧攝無不盡。故普賢十願常隨佛學一門云。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乃至成大菩提。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文竟)由我本師因地修行。廣大無邊不可思議。故所感報化。亦廣大無邊不可思議。行者誠能決定信解。知一切佛不離自性。起勇猛心。起儋何心。便與本師初發心時等無有異。又如寂靜音海夜神言。我得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已能入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界安立海。見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剎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國土。一一佛土。皆有毗盧遮那坐于道場。于念念中成等正覺。現諸神變。所現神變。一一皆徧一切法界海。而開敷樹華夜神入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憶念毗盧遮那往昔所修行海。悉皆明見。妙德圓滿神得自在受生解脫門。入毗盧遮那無量受生海。亦見如來于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示現受生。常無間斷。(文竟)如是念于毗盧遮那。即念是佛。即佛是念。盡十方虗空乃至鍼鋒芥子許。無一不是毗盧法界。是名念法界佛。亦名徧念一切佛。所以善財童子初參德雲。即聞念佛法門。最後普賢菩薩為說稱讚如來勝功德偈教人信解。依舊不離念佛法門。法界始終。更無二諦。偈曰。或見此界妙無比。佛無量劫所嚴淨。毗盧遮那最勝尊。于中覺悟成菩提。或有見佛無量壽。觀自在等所圍繞。悉已住于灌頂地。充滿十方諸世界。又云。或見釋迦成佛道。已經不可思議劫。或見今始為菩薩。十方利益諸眾生。或見如來無量壽。與諸菩薩。授尊記。而成無上大導師。次補住于安樂剎。(文竟)是知諸佛法界。徧攝徧融。彌陀全體遮那極樂不離華藏隨眾生心。見各不同。而佛本來常不動故。故末卷即以回向極樂終之。具如後文所說。

  五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滿普賢大願者

  普賢行願品云。欲成就如來功德門。當修十種廣大行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于此願王受持讀誦。臨命終時。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文竟)是經專顯毗盧境界。云何必以極樂為歸。蓋阿彌陀一名無量光。而毗盧遮那此翻光明徧照。同一體故。非去來故。于一體中。要亦不礙去來故。如大乘起信論云。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此娑婆世界。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文竟)蓋毗盧報土。與二乘凡夫無接引之分。而極樂則九品分張。萬流齊赴。一得往生。橫截生死。視此娑婆。迥分勝劣。諸經廣明。今不具錄。然他經所指。或言十念。或言一日乃至七日。或觀丈六。乃至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要之不出數量。未若此經一念普觀。豎窮三世。橫亘十虗。初發心時。即超數量。所有淨因。最為殊勝。由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徧攝眾生。與此願王體合虗空。絲毫不隔。是故。不移時。不易處。任運往生。還同本得。下文云。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所共圍繞。(文竟)文殊普賢。不離此處而現彼方。隨眾生心。念念出現。故知阿彌陀佛在極樂國中。常轉此經。熾然無間。又此法門。非妙智觀察。無以明我心本具之淨因。故首文殊。非大願莊嚴。無以圓我心本具之淨果。故次普賢。而觀音彌勒。一則次補彌陀。一則次補釋迦。二聖同會。以證樂邦華藏通一無二。而彌勒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此淨土之正因也。觀音以如幻聞熏無作妙力。徧入國土。成就菩提。此淨土之極果也。下文云。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文竟)全部華嚴。于此結果。諸有智人。決宜信入。一念因循。輪回無盡。嗚呼苦哉。
  或問。如上五門。為當從一門入。為是五門並入。
  答。上根利智。了得自性彌陀。全顯唯心淨土。舉一法身。攝無不盡。然理則頓悟。事須漸除。故華嚴教指。十住初心即同諸佛。然五位進修。不無趣向。未臻妙覺。階次宛然。至十地始終。以大願力。于一念頃見多百佛多千佛。乃至百千億那由他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