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約寄位差別如本業經仁王經及地論梁攝論等皆以初二三地寄在世間四地至七地寄出世間八地已上寄出出世間於出世間中四地五地寄聲聞法六地寄緣覺法七地寄菩薩法八地以上寄一乘法。
  彼經論等則以四乘寄顯諸地不同今却約諸地顯諸乘有異。
  【科】若大乘即是一乘者七地即應是出出世又不應一乘在於八地是故當知法華中三乘之人為求三車出至門外者即三乘俱是出世自位究竟也即是此中四地以去至七地者是也四衢別授大白牛車者此在出世之上故是出出世一乘法即是此中八地以上一乘法也。
  【科】問若爾何故梁攝論云二乘善名出世從八地以上乃至佛地名出出世既不言三乘是出世如何作是說耶答既四五二地為聲聞第六地為緣覺八地已去為出出世彼第七地是何人耶是故當知彼云二乘善名出世即大小二乘也以聲聞緣覺俱名為小故二乘名通具如下說。
  二乘名通具如下說者如同教中也。
  【科】六付屬差別如法華經云於未來世若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智慧故若有眾生不信受者當於如來餘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為報佛恩。
  於未下至得佛智慧囑一乘也若有下至示教利喜囑三乘也汝等下通示囑也。
  【科】解云餘深法者即是大乘非一乘故稱之為餘然非小乘是以稱深。
  餘者所未盡之謂也孔目所謂是隨一方化儀少說非無盡說者又如經云是有餘說非無上說故云即大乘稱為餘然非愚法故稱深也。
  【科】亦不可說以彼小乘為餘深法以法華中正破小乘豈可歎甚深耶。
  法華破小顯一故不可嘆甚深也。
  【科】是故當知法華別意正在一乘故作此付屬也。
  法華宗義是於一乘今雖二乘等付當知其意正在一乘也。
  【科】七根緣受者差別。
  根器機緣受行之者有所不同謂普別二機感普別二法各不同也。
  如此經性起品云佛子菩薩摩訶薩無量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習道品善根未聞此經雖聞不信受持隨順是等猶為假名菩薩。
  【科】解云此明三乘菩薩根未熟故雖如是經爾許劫修行不信不聞此一乘經者是人也當知是前法華經內餘深法中示教利喜者是也以望一乘究竟法是故說彼以為假名若望自宗亦真實也此文意明華嚴是別教一乘不同彼也。
  言以為假名者章中明言望一故說為假名望彼自宗亦真實也探玄云假名菩薩者但依權教修行昧得一乘實行也非初地前地上若其如此則不能分二宗顯差別矣。
  【科】八難信易信差別。
  如此經賢首品云一切世界群生類尠有欲求聲聞乘求緣覺乘者轉復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甚為難。
  舉三乘之信展轉猶難況於一乘明文照然權實有據。
  【科】解云以此品中正明信位終心即攝一切位及成佛等事既超三乘恐難信受故舉三乘對比決之。
  信位終心者即十信滿心勝進分上得一切位及佛地等故云成佛等事此是實成非變化成非三乘境界設有聞者必難信受至今有謂但名字觀行即耳非究竟即也經恐難信故以三乘對決顯二宗不同也問前明果德絕於說相云何十信終心即具佛果德用若十信同果德者即果德是可說之相何名不可說耶答因位弁果德者欲彰果德是不可說是故歎德文言菩薩在於一地普攝一切諸地功德也。
  【科】九約機顯理差別。
  如此經第九地初偈云若眾生下劣其心厭沒者示以聲聞道令出於眾苦若復有眾生諸根少明利樂於因緣法為說辟支佛若人根明利有大慈悲心饒益諸眾生為說菩薩道若有無上心決定樂大事為示於佛乘說無盡佛法。
  諦緣度等為三乘皆是一方化儀有限說也非是無盡佛法故云差別。
  【科】解云此明一乘法門主伴具足故云無盡佛法不同三乘一相一寂等法以此地中作大法師明說法儀軌是故開示一乘三乘文義差別。
  主伴具足等者如此經中一一結通一切時處皆說此法又一一法門皆說十者欲顯無盡故或名無盡修多羅海與彼三乘不同一相一寂即一事一理所謂三乘終教一相真如也而言等者孔目云并初教門染淨即空愚法小乘苦諦之教所詮實法有為無為等宗並不同義理各別也下文云若依三乘種性差別略有三說一約始教二約終教三約頓教今就彼終教以揀明知此章通揀諸教三乘無足疑者以此下示經意也。
  【科】十本末開合差別。
  如大乘同性經云所有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法諸佛法。
  所有下至諸佛法本末分異也諸佛法是本餘法是末故二宗差別也。
  【科】如是一切諸法皆悉流入毗盧遮那智藏大海。
  如是諸法是前二乘并菩薩法也皆悉流入者會前三乘之末歸遮那之本法也經文甚顯。
  【科】此文約本末分異仍會末歸本明一乘三乘差別理耳。
  本末分異前分四法也仍會末歸本即如是下會一切三乘法歸第四諸佛法也章語如揭日月而行也何其惑哉智藏大海即諸佛十地中第十名也。
  【科】此上十證足為龜鏡。
  龜者定吉凶鏡乃別妍媸以喻聖言能判二宗也。
  【科】其別教一乘所明行位因果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