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此童子見初佛為信位自分聞初經為信位勝進見後佛當解位自分聞後經為解位勝進以攝諸位皆具足故二約行總不依位但自分勝進究竟即至佛果三約理則一切眾生並已成竟更不新成以餘相皆盡故性德本滿故。
  【科】其身在於世界性等以上處住當是白淨寶網轉輪王位得普見肉眼見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海等。
  世界章云一世界性二世界海乃至十世界相謂積種成性等此當萬子輪王已去所居若晉經寄當十地如兜率天子從惡道出即得離垢三昧前得十地無生法忍位一乘義章曰若證得普賢位在六相方便十地位中何以故依十地證義會普法故今章既云及以得法分齊處說則知普莊儼等位皆十地准唐經云種一清淨金網轉輪聖王據晉經云所謂白淨寶網輪王等清凉會云是則多箇輪王非一輪王之多善也梵本亦然而言清淨金網者准瓔珞上卷金輪在十迴向中初地已上皆是琉瑠輪而增寶數為別是知舊譯為寶網者勝金網也故彼經云歡喜地百寶瓔珞七寶相輪四天王一萬子為眷屬寶數一一增至第七地十三寶相輪八地但云大應寶相輪九地云白雲寶相輪十地云百萬神通寶光瓔珞無畏珠寶相輪若順晉經白淨之言則當九地今章與孔目皆云十地但據晉經天子所得位判清凉由二經不同以義會通故有是說普見下一乘義在普見肉眼位中見十方界經云菩薩住金網輪王位放摩尼髻清淨光明若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薩第十地位成就智慧光明得十種清淨眼等又菩薩業報清淨肉眼乃至如頗梨鏡清淨光明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等。
  【科】若三乘肉眼則不如此故智論云肉眼唯見三千世界內事若見三千世界外者何用天眼為故知不同也。
  文處可見。
  【科】又彼能於一念中化不可說不可說眾生一時皆至離垢三昧前餘念念中皆亦如是。
  經云菩薩住此轉輪王位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世界中教化眾生乃至未曾一念而得間斷若有眾生暫得遇光者必獲菩薩第十地位皆至離垢三昧之前者孔目云若約解行法分齊尅唯未得離垢三昧其離垢三昧是未受職之前定又云當知白淨輪王之位福分非少若起利用即合無量眾生發不退菩提心及在十地無生法忍地唯未得離垢三昧少分之力故云至前定也。
  【科】其福分感一錠光頗璃鏡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等。
  一乘義章云白淨寶網輪王位時有錠光頗梨鏡光明照十佛剎微塵數等世界驗知福分不少也。
  【科】當知此是前三生中解行位內之行相也以約因門示故。
  如是身土化用福分是解行生行相以此照前約行明位是位內行相矣以約下以因果該徹圓通之法在因為因在果為果總別相成無有前後始終淺深近遠等別今云解行者就因門示也。
  【科】若約信滿得位已去所起行用皆遍法界如經能以一手覆大千界等手出供具與虗空法界等一時供養無盡諸佛作大佛事饒益眾生不可說也廣如信位經文說又云不離一世界不起一坐處而能現一切無量身所行等又於一念中十方世界一時成佛轉法輪等乃至廣說。
  言得位即信滿不退際上以終教三乘至此入住名為得位今以一乘同彼而說引彼三乘令入一乘故三一義章云但不退以後即明得彼普賢之法約熟教比之即十信滿心已去即是其位其普賢位中對彼解行法及彼得義唯有自分勝進兩義不同故下文問答備揀終教三乘皆遍法界已得普賢法故經引晉譯賢首品十種三昧中第四手出廣供三昧門偈也。
  【科】是故當知與彼三乘分齊全別何以故以三乘行位是約信解阿含門中作如是說也。
  與彼下建立一乘十義差別後結判云此上十證足為龜鏡其別教一乘所明行位因果等相與彼三乘教施設分齊全別不同廣在經文略如下辨行位因果則此復揀者會成前義此中正揀終教三乘豈有前後義異文句全同祖師不明辨而示後學聖言寧容有失何以下徵三乘行位者種性章云三乘教種性差別略有三說一約始教二約終教三約頓教真如章云真如有二門一者一乘真如二者三乘真如次釋云三乘真如復有二門一頓教門二漸教門又次云漸教門者略有三門一終教門二始教門三所知門又此下問答正以三乘終教對揀則所揀三乘通諸教甚明矣良以長養彼根器故施設行布十地等行位令生信解阿含此云淨教乃至佛果並是教佛一乘義章約諸教說行位竟頓教末文結云此據三乘方便說章初云今依大乘云昔日但有言教無實行果故云三車空無又云臨門牛車亦同羊鹿但有其名以望一乘但是教故是故經云以佛教門出三界苦等妙趣云又諸三乘經論所明位地及差別次第法相門等並約信解門中依如是說故大論云隨一方化儀也若據行法則不如是行解亦入解門彼亦通揀諸教也問頓實二教豈皆權也答既皆一方化儀非無盡說是故前四皆方便權施也行法分齊云若修菩薩道為迴聲聞初教許行為引初教終教許行為引漸教頓教許行為引頓教圓教許行當知頓實皆是所引唯圓教究竟非所引也又云據佛別意唯一乘可行餘不可行何以故非究竟依故是故前四皆是此經方便枝末法輪並非本究竟正乘也。
  【科】問前終教中不退際上亦得如是八相等用與此何別。
  終教三乘信滿入住亦得八相等與今一乘何別此如起信等說。
  【科】答彼於此位示成佛時於後諸位皆不自在以未得故但是當位蹔起化故此即不爾於初位中起此用時於後諸位並同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