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如是念念經無數劫。佛滅度後。造塔供時等。亦各無數。此中無數之言。至第二人。皆增至無量。第三增至無邊。第四無等。第五不可數。第六不可稱。第七不可思。第八不可量。第九不可說。第十不可說不可說。如第二人。一念中作第一人無數劫供事。第三人一念中作第二無量劫供事。乃至第十人一念中作第九人不可說劫供事。餘佛數等准知。又皆以後位一念。望前位極時。則以如是之念。相續至自位極時也。後約供福比發心福不可擬中。乃至少分比前極數。亦不相及。
  二徵意云。彼第十人所供生福數雖不至不可說不可說轉。然得供養之福。豈不比於發心少分福邪。
  三釋中二。先反顯。後為供下順釋。釋意。供福雖多。心經有限。發心縱少。少即無限。無限有二種。一事。二理。事謂心境。心為能限。境為所限。心於供具供田。不以數量時劫為限。而以無限為限。由此少福亦無有限。從無限心之所生故。理謂彼福。若多若少。皆是法性相應所起。是故少分亦稱性無限也。故反顯中云不齊限但為等。順釋中。為供盡法界虗空界等。
  第三直就法說中二。初牒前所校量心。後能知下明所攝功德。前中云發是心已者。簡未發時。故云已也後攝功德中四。一攝佛功德。二以發心故下明得果法。三纔發心下約時化用。四此初發下顯所作無著。初中四。一標三世佛功德能信能知。過現世法已從緣應故可得知。未來法未有故但可信。二彼諸下正明攝德。謂此菩薩聞三世佛功德汝能信受等。文中八句。勒為三位。初四句三賢。謂信受兩句同是十住。此中信者。即十住之信。不應劫發十信信故。謂於三世佛所有功德。起深勝解故。受謂於彼領納心無逆故。次修一句是十行。謂於信受隨順行故。次得一句是十迴向。謂以所順行迴向不失能獲證故。次知證成就三句。是同十地。知謂加行智解了如故。證謂正體智冥契如故。或正體如前後得名。知成就者。謂因行圓滿故。後一句與諸佛平等一性者。能同佛果故。三何以下徵。徵意云。以何義故。此菩薩於三世佛功德。即能信受。乃至能與佛果一體。同此菩薩下釋。釋中十一句。初一總。餘十別。文並同前。不煩更述。
  二得果法中二。先顯當得。復應知下明即得。然當得者果佛故。即得者因佛故。攝法同等。因果不離。若因不攝果法盡。則非法性果之因。若果法不全即是因。則非法性因之果。因果之相不一。因果之體不異。如是因果果因。非即非離。鎔融無碍。方為法界因果。也前中文二。初四字明能得所由。後常為下明所得果法。就所得法中三。初正顯所得。二何以下徵。三以是下釋。初中八句。一得果護念令增善不退。二由不退當必得果。三感佛授與自所得法。四與三世同一體性。五脩成諸佛助道行。六三世佛力無畏皆成就。七以三世佛不共法為嚴。八得盡法界佛說法無[得-彳]解智。二徵意云何不說由三賢十地萬行圓滿得佛果法。但云由初心得。三釋中意云。以此初心是萬行本故。二即得果法中五句。初一總。餘四別。初總云與佛同等。未顯所因並別之狀故。別說同事一境界者。如問明品及出現品說。二功德者。謂攝度悲定力無畏等諸功德海。三與佛隨應現身一多無[得-彳]同等同得法界大智與佛同等。或此後兩句合為一事。謂得隨機現身一多無[得-彳]智故。
  三約時作用者。謂纔發心時。即得此應用故。文中十一句。一得諸佛同讚。二能調化。三能同多剎。四能光照多剎。五滅惡道苦。六嚴淨多剎。七示成多佛。八攝機令喜。九能證法性。十能繼佛種。十一得佛智因。
  四明所緣無著中二。初總標無能所著。次所謂下別列無所著境。後唯求下雙結無能所著。初中云不於三世業者。即後所列三寶現世世所攝故。了知不離自心性故。離此無少別物為所得。無別少心為能得。次別列中七對十四句。前四後一五對約人法。五六兩對約名義。或總約名義。後總結中二。先一句明無所著意意等一切智。後於謂下正雙結無所著行。諸法界是差別事境。餘可知。問前列中。既云於佛及佛法無所得。後結中。云唯求一切智常不相違。答正前佛無所得。則是唯求一切智也。上來第二解釋分竟第三現瑞分中二。初標現瑞所因。謂佛神力故。後十方下明所現瑞。於中。先明動剎瑞。後雨眾下明雨物瑞。前中二。初標動遠近。後所謂下顯震動相。略顯如前。廣辨如章。雨物瑞中十事音聲謂歌讚。
  第四證成分中內四。初十方佛現身證成。於中四。一來更剎量。二有萬下佛數量。三顯佛名表所說法同說法表名故。四各現下正明現身。二作如是下讚說證成。三我等下引同說證。四汝說此下舉益證成。舉益證成中二。先明益現世。復有二種。一發心益。二授記益。後我等下益未來。可知。上來明此世界中說竟。後結通十方無盡世界說法中二。先明結通普遍盡空剎內同說此法。後悉以下釋遍所由。前中二。初明說處。十二重數內。前十略同阿僧祇品中。從第一百四數後十箇數內。後二顯無限量。後亦說下明所說所作。能說者名並同。後釋遍所由中十句。一由此界他方諸佛威神令十方同說。二由毗盧宿願。三由為顯佛自得法。四由為以佛智照。五由為開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