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住處。在須彌半。未至山頂如來成位。二表此非位與位懸隔。是以說住越彼四大王眾天爾。
  二來意者。亦有二種。一顯會來。然有二義。一為答前十住問故。二顯信是住方便故。方便既滿。正位宜陳。故次來也。
  二品來意者。前品說信德用究竟。此品明住方便。故次來也。
  三宗趣者。亦為二種。一以十住行位為宗。攝位得果為趣。二明品宗者。以嚴處請佛為宗。成後正說十住為趣。
  四釋文者。此會總有六品經文。長科為三。初二品顯當會由致。次三品是當會正宗。後一品明勝進趣行。問前會何故無此進趣行耶。
  答顯二義故。一顯此成位。前但行故。二顯前無位。總為此位進趣行故。更無別也。問若爾者。迴向是位。何故亦無進趣行邪。
  答彼亦為顯二種義故。一顯三賢位滿。總為趣地加行故。二顯趣地加行。是無分別慧離趣相故。
  就初二品。文即分二。前一品明化主赴機。後一品明助化讚佛主伴圓備方可顯說。就前品中。長分為八。一本會圓遍。二爾時世尊不離下。佛以應法界會身各昇當處帝釋宮殿。三時天帝下十方天王各見佛來嚴殿及座。四爾時帝釋下十方天王諸佛居殿。五爾時世尊下明一切佛皆受請入殿。六爾時帝釋下樂聲止息。七即自下天王憶念昔佛入殿自種善根。八爾時世尊下佛普坐殿。殿怱寬容。
  初中二。先明能現因。謂佛威神力。後十方下明所現相。所現相中二。先明化主遍一切會赴機。後各有下明助化遍一切會說法。前中赴機所遍之處。略有九重。一遍一娑婆界內百億閻浮提菩提樹下。二遍圍繞娑婆世界十剎塵數廣大世界內。三遍圍繞一一廣剎各十剎塵數眷屬剎中。四遍娑婆種中一切世界。五遍盡華藏剎海一切世界。五遍盡華藏剎海一切種內諸世界中。六遍盡虗空界所有剎海諸世界中。七遍前一切世界各各同類皆遍法界諸世界中。八遍前一切世界所有塵中諸世界內。九遍前塵中一切剎內所有塵中一切世界。乃至重重如因陀羅網諸世界內。今此文中。但顯遍在第七重中娑婆同類剎內。餘略不說。下諸結通皆約此辨。上文光覺品等所說會遍皆此准也。又此依器世間說。若約智正覺世間身及眾生世間身中所有世界乃至塵剎。亦有如前重重無盡佛皆充遍。准釋應知。問若佛遍前九會等處者。為同時遍前後遍耶。設爾何失。二俱有過。若同時遍。何有九會後次第。若前後遍。則佛及會不稱法界。
  答同時前後遍。所以者何。法界體故同時遍。法界用故前後遍。用是體用。常前後不礙同時。體是用體。常同時不礙前後。如印中字印即同字不礙時字前後也。問經說略毗盧。但嚴華藏。如何今說周遍法界一切剎海。乃至塵剎皆其化境。
  答但嚴華藏。則為已嚴無盡剎海。若爾者經何但言嚴華藏邪。解云。為顯諸佛嚴土行果互望無礙。一即一切故。毗盧嚴一華藏。則已嚴淨法界諸佛一切剎海。一切即一故。法界諸佛所嚴剎海。即為但嚴毗盧華藏。如毗盧望餘佛既爾。餘一一佛望餘亦然。問若一佛化境則遍周法界。餘一切佛更何處化。
  答一佛化遍則為一切諸佛化遍。舉毗盧望餘佛。收攝既爾。舉餘各各望餘亦然。一即一切故。一切即一故。如十業佛云云。文云皆見如來者。謂由佛威神故。令前十方一一會眾各皆見佛在當處會中。此文意顯前十方一切處一一會皆儼然不散。佛法界身該一切時。遍一切處故。
  後明助化遍一切會說法中二。先明承佛力說法界十住。後靡不下明承佛力見佛法界身。前中法界十住者。具主伴故。一說即一切說故。一切說即一說故。後見法界身者。一身不分。多處恒見。此一即一切也。多身不合。一處令見。此一切即一也。一多同時。應感無礙。是佛法界身矣。文中有三世問及三寶等。准釋可知。
  第二佛以應法界身。各昇當處帝釋殿中。云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昇等者。據文。則不離一切處。而昇一處。約理則不離一切處。而昇一切處。為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故互舉爾。若通而言之。具有四句。一不離一處昇一處。二不離一處昇一切處。三不離一切處昇一處。四不離一切處昇一切處。問動靜不俱。去住懸別。既言不離。何復云昇。
  答釋此。略以三門分別。一敘古。二辨違。三顯正。初敘古四說。一云釋迦本身不離道樹。別起應化。昇於天宮。故曰不離而昇也。一云不離是報身。昇天是化身。二身別故不礙有坐有昇也。一云不起是法身。昇天是化用。一云此昇天之身是不住而至。以往即不往故。所以不起也。不往即往故。所以昇天也。如云以不來相而來故。
  二辨違者。且前三說俱違本教。此經九會。皆說毗盧遮那法界十身不分法報化故。第六會云釋迦佛者。還於十身。呼釋迦爾。故名號品及入法界品中。說摩耶夫人處。並有明文。第四師說。但明昇相離故。昇即無昇。不離相離相。即無礙。
  三顯正者。此佛神通同體業用。即住是去。去即是住。住是體遍。去是用應。應是體應。雖昇後而不離前。體是應體。雖不離前而昇後。然此中有三無礙六相即。三無礙者。一去住無礙。謂不離而昇故。二多一無礙。謂不離一切菩提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