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極故。四尊極故。五無分限故。六非籌算得故。七非心言到故。八無正偶故。非以校智故。十非口能宣故。十中後六非十大數中量無等數。所以者何。彼十大數有分限故。今此皆是稱法性慧深難表詮約遮顯也。
  第四段十種曾道因緣者。一已有習種無倒聞重。梁攝論云。多聞熏習。與阿梨識中解性和合。一切聖人以此為因。無性攝論云。此聞習熏即是有流。而是出廿心種子性故。二有勝欲樂七求大菩提故。三諸所順行皆善巧故。四諸波羅蜜順違境界皆現前故。此所即是有境能生心也。五於前順違境。皆成順道相心中現故。六具信等根故。七曾決釋明故。八會相即性不止而止故。九了性即相不觀而觀故。勝天王云。奢摩他者。一心不亂。毗婆舍那者。如實見法。又如涅槃深密等說。廣如別章。十審細籌量故。此十皆能資道令增長故。俱名力也。
  第五段十善巧者。唯義應云於蘊善巧。餘九皆爾。此中有十者。一蘊。二界。三處。四緣起。餘六三界三世也。善巧者。謂於十法。善知其相。然不動實性。謂一一釋名出體。諸門分別。即此體等。如幻不實。若自觀察。若為他說。皆如應是。初由色等。皆有重擔義積聚義。同名為蘊。世間苦說蘊名為藏。物所聚故。二由生長門義。名之為處。謂依諸根境。生心心法故。三由種族義別義持義。故名為界。種族者。如一山中有多銅鐵等族。說為多界。此亦如是。於一身中。有十八類諸法種族。名十八界。別者六三互望各差別故。持自種類。不相雜故。曾釋三科。如別行章。四由無明緣故行起。行乃至有緣故。生老死起。如是十二。皆從緣起。五由有男女形。因欲愛受身故名為欲。望上地別故名界。六由無男女形別。因色愛受身名為色。望上下地別故名界。七由無根生色形。然以無色界愛。受四蘊身。望下二地別故名界也。八由謝往色心無有體用。名過去。九由當起色心未有體用。名等來。十由色心體用已起未滅。名現在。於此十句。皆明了性相。後鎔融自在名善巧也。
  第六段順七覺三脫者。先七覺。後三脫。前中一於可觀諸法自相無相而明記故名念。二觀察二諦了不了法門名釋法。三順善退惡名進。四原法心悅名喜。五身心調暢名猗。六專注所緣名定。七遠離沈掉而平等寂靜名捨。然不同權小順故名為善順。皆是佛果盡無生智四智十智因故。俱名覺分。諸門分別。具如別章。後三脫中。一知一切法實相。所謂畢竟空。二知一切法無相故不受不著。三知一切法空已。不觀諸法若空不空若有若無。三中後二依初立故。總名為空。若從方便名空等三昧。若從方便及根本名空等解脫門。門即三昧。是趣入解脫之方便故。解脫即是出離。般涅槃即方便淨法界。廣顯如章。
  第七段六度四無量。如別章說。
  第八段。十力者。一善惡因果各相稱順名是處。翻此名非處。乃至知一切事理稱與不稱皆爾。如智度二十四說。二三世自業各有三世根。或三性心中受三性業根。釋曰。理實業唯二性。論約名種言感三性根。故作是說。或若原不苦原根各等隨自因緣受等。三信等諸根有上中下。或依乘不同。或得果遲速。或宜說廣略。或宜以挫誘等。四積習成性。性即界種種不同。或入道遲速。或受化殊異。或宜讚毀。或起見各殊。或貪等厚薄。五於種種境勝解各異。彼彼境中深忍樂欲故。智度云。知眾生種種解智力者欲名信喜好樂好五欲成。唯識云。信謂於實德。能深忍樂欲。乃至云。忍謂勝解。六於一切善道一切惡道一切聖道各知處。七四禪八解脫雜愛見慢名染。不雜名淨。智度云。禪攝一切色界。解脫攝一切定。乃至云禪定解脫即是三昧。此力唯降魔。次第三根力以已去七力同一降故。八一切眾生謝往色心名宿住。此智悉能記憶現前故。九一切眾生未來隨業因緣所有生死悉明了知故。十煩惱流住佛斷無餘。聲聞但能知自流盡。佛則不爾。知自流盡。亦知他盡。如是十力各緣境時。無能勝故名為力。曾顯如別章。
  第九段十王敬護文易可知。
  第十段十種饒益中。一為依。或名舍。長養善根故。令免一切苦事故。二救亦名護念。脫煩惱故。令得大安穩故。三歸者。令離怖畏故。與作大依處故。四趣者。令至一切智。五炬者。令得曉悟實法故。破一切眾生無明暗故。六明者。令得智光滅癡闇故。示現如來自在故。七照者。令入光明地中故。八導亦名導師。引彼令入真實法故。令得無上出離故。九勝導亦名大導師。此其無破大智慧故。十普導者。今見圓滿法界故。
  第十一段。於眾尊貴福知超絕德中十種。一第一者。亦名為首。首有二種。一勝首。即後為勝是也。謂光明功德故。二大首。即後為大是也。謂猶出無二故。第二大者有二種。一上大。即後第七為上也。二無上大。即後第八為無上也。第三勝者。即後第五妙也。謂智自在勝故。第四最勝者。即後第六極妙也。謂離一切煩惱。自在最勝故。第七為上者。即後第九為無等也。謂為一切之上。無與等故。第八為無上者。即後第十為無等等也。謂無與等者互齊等故。曾釋如十地論第三卷首。於前開後。以後釋前。此約在家菩薩。以悲願力。於人天中。受攝根果自體功德勝也。若依佛果治說。如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