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四廣因得廣果。次二歎佛身能普應。一深。二廣。後二歎得佛加持菩薩令見一切佛。一當貪佛加持。二餘一切佛。
  第八華焰髻菩薩十頌歎佛攝生自在德。於中分四。初二明佛身語廣大攝生。前頌初後二句。明輪業攝生處。中間二句。正顯攝生用。後頌上半體下半用。次四明攝機漸次顯深。一約地前菩薩。內則深信歡喜。外則佛力加持。方能出生地上實智。照了真體也。二簡劣顯勝。謂二乘智劣不就覩實體。菩薩眼淨方見真身。三明地上菩薩承力觀察。於諸地中。入住及出。明了見真。四明第十地滿。成一切智。方能證入佛果法海。次二明佛寂用無礙德。一即用常寂。二即寂常用。後二明大用無涯。一毛孔現遍普眼方覩。二以一一身各遍法界。於一切處。恒轉法輪。重疊無盡。不可測量。
  第九威德菩薩十頌歎佛身語普應德。於中分四。初三明身光普遍。一身遍道場。二光應群機。三示塵中剎。次二明所樂剎剎海殊形亦是轉法輪處。次句正明周遍轉。一遍塵內外剎中轉。二遍佛身中一切剎內轉。三於無相法轉而說法相。四圓音演無盡法。後一明佛身普應曾無起滅。
  第十法界十頌歎佛勝德菩薩能入。於中分二。初三顯佛勝勝德。一色妙令喜。二相中現佛遍入塵內。三多身現遍常續不絕。後七明菩薩能入佛境。於中。初四明入佛境界。一內具證智。外蒙佛力。知佛神通方便。現遍塵身。二具普行願方覩。三四二頌。由具信正解大願證智。住真法界。方了佛色聲自在境界。前一具信等四法。後一觀佛色聲無礙。後三明所得利益。一證佛所行。則於佛地。能速入。於法界能普攝。二能念中現剎於塵中。三能一剎中現多剎及通。
  第十一精進菩薩十頌歎佛圓音妙色神實自在。於中分四。初三頌明佛圓音說法。一謂一音中具一切音音聞十方說法。二以隨類音一切佛剎中說法。三一切剎中見佛神變說法趣菩提。次一以佛解脫力於一切剎塵中現身。次三體用無礙。一法身如空無礙。無別色身如影如像。隨類現殊。二重彰前門並顯能了者。三明前體用無二如空。後三明佛神通願力。謂一十方佛入遮那一毛孔。現通智眼乃見。二遮那昔願今得遍法界剎中說法。三毛孔中諸佛神變一切佛同說。欲尋涯際。多劫不得也。上來別明十一菩薩各說偈讚德。第七段竟。
  第八結遍廣遍中二。初舉此四六下道場中菩薩雲集。後應知下續通廣遍。此文漏略。准梵本。應云。如此世界四天下閻浮提場中。以佛神變。十方各有一信世界微塵數世界海中菩薩雲集。開顯法門。如是一切四天下。一一閻浮提菩提場中。以佛神變。十方各有一億世界微塵數世界海中菩薩雲集。開顯法門。亦復如是。

  普賢三昧品第三

  將釋此品。四門同前初釋名。者德周法界曰普。柔順調善曰賢。若依理趣般若釋。得法界智。遍證自體如故。故彼云。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三昧名如前釋。普賢是人。三昧是法。人為能入。法為所入。能所合為其稱。故曰普賢三昧。此則得名也。六釋中依主釋。以普賢依佛三昧入故。或有財釋。以三昧是普賢所有故。若依能所證非即離義。有依主持業二釋可知。今勘梵本。具名普賢三昧威德神變品。普賢三昧謂標名召體。威德神變即定用也。攝用從體故。但云普賢三昧。
  二來意者。前品明眾集次應說法。法是玄妙非定不宣故。又前品是正說遠方便。今是近方便。故次來也。三宗趣者。入定受加為宗。為說剎海為趣。
  四釋文中二。先通料簡九會中定。後正釋文。前中。一有無者。唯第二會不入定以表信未成位。因行之中此最麤故。二出不出者。唯第七第九二會不出。七顯此是唯勝進故。九顯法界一證無退故。三因果者。初及七八九會皆是果定。四中普並有果故。餘之五會並是因定。以彼皆顯因位行故。四能入人者。七九二會佛自入定表果用故。
  二正釋文者。此一品內分為六分。一三昧。二加。三起。四類剎雨寶。五毛光讚德。六大眾重請。
  就初分中二。初明此處佛前普賢入定。後如此世界下類通十方及諸塵道。道中四。一法主所在亦入定處。謂親對佛前。證說真故。二表佛力加無自慧故。三顯三昧名。名一切諸佛者。盡法界中所有佛故。佛者為說果法故。毗盧遮那者。智光遍照於何。謂如來藏身故。此則盡法界一切佛智。同遍照法性。性皆如來故名藏。又是依故名身。此即一切諸佛光照之藏。藏即身也。此出定用從用名也。何故入此定者。為顯所說華藏界等。離如來藏。無別自體故。四普入下明三昧業用。有十三句。攝第六對。初二明體用一對。亦於理事一對。謂平等性。性即體故。影現法界。影現是用故。二次二深廣一對。亦是體用。謂定體廣遍虗空。令智深入理奧。海水至深有施復。法海至深用此名。三次二出網一對。亦是定慧。謂出生多定。令定心包網法界。四次二依正一對。亦境智。謂三世佛智照用從此定生。十方剎海中所有事物。依此定現。五次二依正含容一對。亦是內外。謂此定內含諸佛十力解脫及菩薩智故曰含藏。外令剎塵內廣容事法界。謂三種世間也。六後三成佛持法一對。謂由此定。成佛德海。顯佛願海。護持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