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定無見喻。喻二乘住位息求故不見。舉劣顯勝分竟。
  第七以偈讚德分中。十方菩薩說偈讚。即為十頌。
  就初頌中二。前五頌述前頻申業用。後五頌諸來菩薩德。前中初頌上半正讚定用所依。謂佛道即法法即三昧。下半歎於林現通。次一頌歎用多勝非下了。次一頌歎定深非世測。次一頌歎佛以無相為相。後一頌歎定用非言及。後歎菩薩中。初頌述來。次頌歎德具歎量。次頌歎非二乘境。後二頌歎位極德堅業用廣大。
  第二菩薩十頌分二。前七頌歎菩薩。後三頌歎佛。前中五。初一頌勸眾具二行。次一歎慧明善定智境難量。次二頌歎處眾集。次二頌歎悟深離障垢智堅實業。次一頌歎身不分而來。後三頌中一歎佛感眾來。二法深此眾能通。三後一歎佛證一性說差別。
  第三菩薩十頌分二。初三法說歎佛。一歎佛說法應時。二歎佛力用摧邪。三歎佛超情量。後七喻顯佛德。一智達三際。二悲德圓滿。三神變無息。四現化無礙。五法輪為依。六佛法速遍。七智輪為本。
  第四菩薩十頌分九喻顯。一佛山益世喻。二悲海除炎喻。三山佛出法海。四五二頌無師智寶在佛海中。五巧現應機。六隨願能滿。七普智照緣。八隨方等照。九智水淨根。
  第五菩薩十頌分四。初一頌歎佛身令見者成佛因。二次六頌歎佛現通。於中一遍法界塵內現淨諸菩薩。二次歎通力現菩薩境界非世測。三次一神力顯相嚴身僧菩薩行位。四次一於多淨剎現成佛。五次一現多神通。六後一頌現諸菩薩行。三次一讚菩薩脩行法界智。四末後二頌歎佛圓智說法淨世。
  第六菩薩十頌分三。初三明勝境非凡小能知。二次四正顯所不知勝境。一深智。二勝通。三善巧。四應化。後三顯能知勝者。一大願。二懃。三脩調廣。
  第七菩薩十頌分二。前六歎佛身。後四歎佛菩提智。前中初二歎身。後四歎身業。就歎身中。初一顯身是智身不礙色相故非思及。後一彰身因。後歎身業中。初二身光。一法說。二喻顯。後二明光用。一淨三有。二現多色。後四歎菩提智中。一會覺諸法。二念達三世。三歎菩提智難思。四歎超言。
  第八菩薩十頌分三。初二智德。一依思。二依脩。次三堅行。一歎。二信。三向。後五斷德。於中。初二離染成自行。後三離染成利他行。
  第九菩薩十頌分五。初一歎佛難聞若近必益。二次一歎意業。三次二身業利益。四次二身語業雙益。後四利益見聞。
  第十菩薩十一頌分五。初一歎佛身。見者獲益。二次一轉法輪。三次五歎佛大悲。佛大悲為物忍苦。四次一釋忍苦所由。五後三明見佛成益。
  第八普賢開發分者。為令眾生發生信故。於中二先。長行。後偈頌。
  前中三。初明說意。言普觀等者。謂前明教主入定廣現其事未有言說。今辨普賢廣以語言資開發前定所示業用令諸菩薩同入此法故。二以等法界方便下明所顯事廣多善巧。有十一句。一以等法界方便者。謂事法界法之界法。或即界數量廣多應機現事善巧廣多數量同此故。二等虗空界者。謂太空是事空。雖體無質礙。然隨所包容分量。廣多應機。下同前。餘句亦爾。三等眾生界方便者。有情數多故。四等三世者。三際時分多故。邊畔難知故。五等一切劫者。一切剎中劫量數多故。知娑婆等望安樂等剎長短既多同類又廣說復大中小等也。六等一切眾生業者。眾生當多況各各業都計皆廣也。七欲。八解。九根。十成熟。成熟者令從因至果故。十一等一切法光影方便者。光影之名。簡異水影觀雜故。謂水等二影依明顯己。光影一種映明現己。前可喻現身。後可喻因緣法成壞同時。三為諸菩薩下正顯說彼廣多善巧。於中四。一標。二徵。三釋。四佛子此十下結。初中亦四。一標為菩薩。二標數以十法句故。三標以言說故。四標定名頻申故。二徵可知。三釋中十門。初云標說能示現者。此有二義。一今以言說說前所示現事故。二今於言說中示現前事等法界者。如前說一切佛剎等。竝是所示現事也。自下九句中顯示並同初門釋。四結中二。先顯略結廣。後結非餘境。唯佛境故。
  後偈頌中二。初敘意。後正頌。前中承佛力者。顯非自力故。觀如來者。有所稟故。觀眾會者。有所為故。餘句觀其所說。此等並是佛差別德故。正頌中十頌。初中。上半頌前等法界剎塵等。下半頌佛興等。二中上半頌等空界佛剎。下半頌盡未來佛處座讚佛德。三中上半頌等空界佛剎。下半頌佛出世菩薩圍繞聽。四中上半頌等空界佛剎。下半頌菩薩眾會。五中上半頌毛孔出三世佛化身。下半頌充滿法界。六中初句頌平等現。下三句頌一身滿一切剎。七中上半頌前第八內一切剎塵現中三世諸剎塵數佛。下半頌種種神變經多劫。八中上三句頌前第七內現三世佛神變。即脩行法海行是也。下句頌諸境界中。九中上半頌毛孔出生三世佛智奇音。下半頌化道菩薩。十中上半頌令佛座量同法界。下半頌菩薩眾會中盡未來轉法輪。上來開發信心分竟。
  第九毫光示益分者。令眾證法界故。於中三。初舉佛放光。為示法之緣。二時逝多林下明依緣見法。三其有此下明見法得益正入法界。
  初中五句。一標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