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四如來作佛事已觀十種義故。示般涅槃者。化緣既畢。息因歸真故。示涅槃也。於中。初二顯有為是患。次二顯涅槃為德。次二有為法非可壞非不可壞。次二顯三有與涅槃堅不堅別。次一顯非生法而有生滅。後一應所作已法爾示滅。經文可知。上來一百九十句。明第六究竟位中行訖。上來總辨二千行內。六位差別明大行。第五普賢說分竟。
  第七大段明結勸脩學分。於中二。先結義勸脩。二從佛子此一切菩薩下結名勸學。
  前中亦二。先標名讚勝。後佛子若有眾生下讚聞利益。後結名勸學中二。初顯名。後應尊重下勸學。前顯名中有十名。一一切菩薩功德行處者。教諸菩薩生功德之處故。二決定義華者。結決菩薩行義故。三善入一切法者。令諸菩薩智契諸法故。四普生一切智者。生諸菩薩智故。五起諸世間者。依此教行者必超世故。六離二乘道者。皆菩薩行故。七不興一切眾生菩薩者。此中皆違眾生行故。八悉能照了法門者。顯諸法門正義故。九增長出世善根者。所說皆是離相善故。十離世間者。所行皆非世間攝故。
  次勸學中有八法行。可知。
  第八大段表瑞證來分中二。先表瑞。後爾時十方下證來。
  前中二。先瑞因二種。佛力故法力故。後正顯瑞二種震動光照。
  後證成中三。一諸佛現身讚說。二勤持。三我等下隨喜護持。前中三。先現身讚說。略舉前四名。後勸持可知。隨喜中通舉自他佛世界護持中。准上可知。
  自下第二大段偈頌分中。總有二百一十五頌半。分為四節。初有八頌。現其德廣難說。二從其心下有一百三十一頌半明。略示行德差別之相。三從依於佛智下有四十頌正頌前二千行相略顯也。四從雖令下有三十六頌。頌前結勸脩學。
  就初八頌中。每以一頌為一結。即為八事。一多劫苦行成二利。二所成二利復亡相。三離魔惑業具德滅癡。四說法現化為物。五令物發心解脫憂惱。六脩六度四無量。七捨己益物。八總結廣多。
  第二略示行德差別中分二。初六十七頌半。明託事表法行相殊勝。二從一身能示現下六十四頌。明行用廣大。
  就前中。有十五種行相。初八頌半。明法樹鳥獸等喻行。二菩薩為商主下四頌。明導迷德惑行。三菩薩為法王下四頌。明行法輪王行。四菩薩智慧海下四頌。明大海須彌行。五菩薩如金剛下四頌。明金剛法雨行。六菩薩正法城下五頌。明法城金翅行。七菩薩正法日下四頌。明日月照臨行。八菩薩大法王下四頌。明法王梵主行。九菩薩自在天下四頌。明離過成德行。十菩薩方便地下四頌。明四大寶纓行。十一菩薩德華下四頌。明華香衣帳行。十二菩薩無[得-彳]乘下四頌。明鷲將燈行。十三菩薩功德河下四頌。明河船園業行。十四菩薩等於佛下六頌。明等聞佛果行。十五如是等功德下三頌半。正明障盡德圓行。餘半頌能勸令聽。
  後明行用廣大中。六十四頌。分為十行。初六頌明三業深廣行。二菩薩身無邊下五頌。明供佛受法定慧行。三示現下四頌。明逆順行成信滿行。四或現聲聞相下五頌。明隨類現身難思行。五或現在天宮下八頌。明八相念劫法師行。六菩薩知眾生下六頌半。明了眾生根欲行。七一念得菩提下七頌半明身心迅用甚深行。八如人睡夢中下六頌。明智悲廣大玄絕行。九觀色如聚沫下十一頌。明智德圓明照法行。十廣知下五頌。明結德殊勝無盡行。
  第三正頌前二千行法。略舉中有三十九頌。即約六位。分為六段。初四頌。頌前信位中二百門行。二發於普賢心下四頌。頌前十住位中二百門行。三住持下六頌。頌前十行位中三百門行。四如實下六頌。頌前迴向位中三百門行。五諸身及身業下十頌。頌前十地位中五百門行。六遍觀下十九頌。頌前因圓果滿究竟位中五百門行。
  第四約觀脩學中有四十七頌分三。初一頌總結所說。謂結前二千行。名說少分。二雖令下三十二頌。頌前別結德用。三末後四頌。結廣勸脩。就前別結中二。先二十一頌別結德用廣大。二身語下十一頌別結行德殊勝。前中分五。初五頌明於剎自在。二無量鐵圍下六頌。明三業自在。三過去一切下三頌。明三世間自在。四深知下五頌。明身智自在。五示現下二頌。結自在無盡。二別結行德殊勝中三。初六頌明輪王七寶城郭等。二總持下三頌。明林泉遊觀等。三此諸下二頌結上諸行多劫脩得。三末後四頌中。初二結德無盡。後二舉益勸脩。上來略釋離世間品了。

  續華嚴略疏刊定記卷第十四


  續華嚴略疏刊定記卷第十五(本末合)

  四與□□等者。別彰□□。□□□□□□。□□□三。諸世主。初菩薩中。舉數。列名。□□。□□□。□□□賢文殊者。是助化中之首故。釋名如□□□。□□□五百數。唯一百四十一人大位。十十中間有增□。□□同名幢者。顯德行高出故。二十同名威力者。福智感動故。三十同名藏者。具德含攝故。四十同名明者。眼照法界故。五十同名冠者。表勝德嚴於心頂故。六十同名髻者。表德尊高故。七十同名光者。身智二光照內外故。八十同名幢者。前約獨出。今依降伏。各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