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果而不捨因。十得果智巧現通。
  四結勸令說。可知。上來本分竟。
  第二說分中三。一承旨總告。二佛子云何下別釋十定。三末云佛子此是下總結。
  初總可知。
  二別釋中十定。則為十分。一一分中復各三分。謂徵名釋義結名。
  就初定中。初徵可知。二別釋中四。一智無盡。二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發下明無邊心。三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三下明入定差別。四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大下明入定善巧智。於此四中。末後一段文。明入定方便。次前一段明定業用。又次前兩段明定利益。此四段文。倒安布者。隨方語言儀式異故。未迴文也。今且依文。次第解釋。於四段中。各有十種。就初兩段二十種同辨定益中。初十明智無盡。後十明發無邊心。前中。初二品能化所化智無盡。次二任運應現照徹無性智無盡。初二善攝不退智無盡。次二能轉所轉智無盡。後二始修智無盡。後明發十種無邊心中。初二救生事佛。次二供佛見佛。次二轉法現通。次二為得果不捨因。以入微細智說法。次二入佛不思境。於佛辨起志樂領受法。末後一現自在身入一切佛會。此增數十故。三明定業用十中。約諸方入出不同故。云差別。從加行心。共名故。復云智其十種者。約四方四維方及上下方相望入出故。四明定方便善巧智十種中二。先十種法說。後佛子如羅睺下喻況。前中十內。一依定起巧智現大蓮華。二身遍華坐。三身內現大千界。以是百億箇百億故重言爾。此數亦合著小百億成大百億也。六於彼下現菩薩修行。七一一菩薩下牒行生勝解故。云決定解。八一一決定下牒解令根性滿。九一一根下牒根成法業。十就所現總結自在。後喻況中二。初脩羅自在喻。後佛子譬如比丘下觀身不淨喻。前中二。先喻。後法。何況菩薩說法。以劣況勝。前喻可知。後法說以劣顯勝。於中十句。初五句約喻顯法。後見如實下五句。就法辨德。可知。二觀身不淨喻中。有法喻合。並可知。上來釋說。是名下結名。可知。釋初定竟。
  第二妙覺定中三。初徵。次釋。後結。初徵可知。次釋中二。
  初就法說。後約喻辨。前中十句。明妙光定力。令菩薩身於諸世界能入能納。於中。前六重身雲重入為調伏眾生。七是為下別明所知所入諸雜世界。八是諸世界亦悉下明即彼所入世界還即入於菩薩身內。九身所入界界亦入自界內身中。而無雜亂。十種種法亦不壞滅。
  後約喻辨說中。有六喻。一寶山光影喻。二佛子譬如幻下明幻現時處喻。三如有幻師下時幻事不壞本法喻。四如世幻者下明幻必依處喻。五菩薩摩訶薩得不思議下明同佛幻智喻。六如彼幻師下明幻師不迷幻事喻。
  就初喻中二。先喻顯。後佛子菩薩下法合。前中有四。一日照七寶山現影後照山間水內影現。二其寶山上已下明山上日影共山間水日影互相照現故。云更相影現。三或說下明相現名出入。謂此影現彼此名出。彼名入。彼影現此。准之。又本日出時。謂從山等處出。本日沒時謂於山等處入。四但此下時互無初際。體實非有。相現非無。不住山等。結山上也。不住水等。結山間也。次法合中二。先明相入而不壞。後觀一切下釋所由。以世界在身內。不壞世界。不滅諸法。又以世界在身中故。云不住世界內以身還在身內世界中。故云不住世界外。以同時俱現。即不住內外世界。與身不可分別故。云無所分別。而亦不壞世界本相。後釋所由中。謂一相無相故得相入。雖無相而不滅虗相故恒不壞也。真性不碍於虗相故。云住真恒不捨也。此是法性融通門也。
  第二喻中。先喻。後菩薩摩訶薩下法合。前中四。一總舉幻事。二別顯幻時長短。三隨其下明幻處。四不以下彰幻與本法互不相碍。後法合中五。一此云現者。准下結中。能以無數剎入一剎。二其阿僧下明彼剎中三世間染淨人物等同入也。三菩薩於此下明入時相狀。四何以故下徵釋所由。五佛子菩薩如是下結成上義。初二段可知。三入時相狀中二。先明能見。後不以下明所現。前中三。初一句總標。次五句別顯。後一句總結。初云菩薩於此者。於此多剎入一剎也。別中。普明見者。謂同時頓見前三世間淨染人物等故。下普字並准此。二入者頓見入故。三觀者。頓觀諸剎佛會故。四慧者。頓聞諸剎佛說法。頓思惟故。五了者。既思惟已。頓解了故。後總結。云以無盡智者。常智故。如實智者。稱境知故。後所現中兩句。先明多入於一一不為多所逼破。後顯一容於多多不為一所損滅也。四徵釋所由中二。先徵。意云以何義多入於少。各本相如故。而不相壞故。後釋中有九義。約九觀九名以顯。若開第一第五中各二名。則名有十一也。其我差別名。諸聖教中。或依人執說。或約法執說。今此通二。顯二無我。初云菩薩知等者。二無我觀也。入無命法者。法無我也。謂命是不相應行法。行蘊所攝故。智度論云。命謂計有我眾生等命根成就故。言眾生者。顯五蘊故。無作法者者。人無我也。智度云。作者謂計有我人用手足等作眾事故。入字通人法兩處。謂俱證會故。二菩薩於一切等者無諍觀也。謂勤修二無我行時。不見人法中有二相之諍故。住無我法者。瑜伽云。我謂於五取蘊我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