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
 唐 慧苑述

  
    京兆靜法寺沙門慧苑述
  刊定記者。苑以薄祐。□□和上遽遷生所。製茲略疏。經纔四分之一。始自妙嚴品。訖乎第二十行。并能造十定疏前之九定。而懸談與中間及十定後疏。並未修葺。其已撰者不遑剪刻。今故鳩集廣略之文。會撮舊新之說。再勘梵本。讎校異同。順宗和教。存之以折衷。簡言通意。牋之以筆削云爾。
  將釋此經。略開十門。一教起所因。二藏部所攝。三顯教差別。四簡所被機。五能詮教體。六所詮宗趣。七顯義分齊。八部類傳譯。九具釋題目。十依文正釋。
  初中有二。先總辨名意。後正顯教起。言總辨名意者。觀夫大像無形。赴感則形而無極。大音無說。應器則說而無窮。蓋知形不自形。感赴而形矣。說無自說。器應而說焉。無形而形。彌十方而不廣。赴無極而不疲。無說而說。互九世而不延。應無窮而不倦。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實可謂不思議之祕藏難測量之教海。文言浩汗。該眾典以為源。理趣淵玄。會殊途而同致。其為體也。則不生不滅非有非無。用不滅為無生。以不生為無滅。事包萬類。理極一如。理無事而不融。事無理而不液。故觸類成教。即教亡言。混真俗於雙際。跨空有於中道。筌蹄絕寄。教網踰張。魚兔無依。義山彌峻。其為德也。同異類之殊體。則微細容持。同異類之別軀。則展轉重現。微細之境難信。曉之以芥瓶。重現之相易疑。喻之以帝網。其為用也。則不分而遍。不去而臻。一多大小而互為延促。靜亂而相攝。多劫入於一念。非卷非舒。微塵納於世界。無增無減。於是剎該淨穢。娑婆震而華藏動。主融報化。瞻盧舍以見牟尼。括三際之二七日。乃闡揚之時分。總五位之一多身。為輔翼之圓滿。即此即彼之體用。不起而昇四天。互隱互顯之主伴。不謀而應十剎。現能仁之海印。七處昭彰。開所化之蓮華。九會彪炳。若乃具金剛種。雖八難而聞經。闕智眼因。對十身而莫覩。善財詢友。表隨順以南行。妙德從機。顯濫觴於東廟。然則大以體性包含。方廣業用周遍。佛謂兩悟圓極。華喻萬行披敷。嚴則通能通所。經則為貫為攝。故云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者。世謂世間。則眾生之別稱。主謂君主。則諸王之異名。妙即法門深妙。嚴是威德莊嚴。品乃品類。第謂次第。一是創名為數之首。斯經有三十九品。此品建初。故稱第一。故曰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按梵本。此品具名薩婆嚕鷄印拏上倈(良追)驃訶柰耶鉢攞叵婆娜忙鉢里勿多。此云名一切世主莊嚴法門威德品。釋曰。此品雖亦說同生眾莊嚴法門顯佛威德。然以異生有三十九眾同生唯一。從多為稱。又此品亦但顯世主功德利益等相。威德之言為顯佛者。功德施般若論云。一切經首列眾者示現如來大威德故。
  後正辨教起所因中三。一宿因故。二現緣故。三所為故。初中二種。一願力故。此復二種。一化主願。二助化願。故普賢三昧品云。十方諸佛告普賢菩薩言。以毗盧遮那如來本願力故。亦以汝修一切諸佛行願力故。所謂能轉一切法輪故。十住品云。十方諸佛告法慧菩薩言。又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乃至云。令汝說法。十行十向十地品等皆同此說。現相品頌云。毗盧遮那佛。願力周法界。一切國土中。恒轉無上輪。又云。十方中所有。諸大世界海。佛神通願力。處處轉法輪。又云。如來大威力。普賢所成願。一切國土中。妙音無不至。二善根力故。亦有二種。一說法菩薩自善根力。二同會菩薩眾善根力。此中善根。除願智以外一切善根。十住品云。爾時十方諸佛告法慧菩薩言。及汝所修諸善根力。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十行品。十方諸佛告功德林菩薩言。及諸菩薩眾善根力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迴向品云。十方諸佛告金剛幢菩薩言。諸菩薩善根增勝故。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
  第二現緣事有四。一智慧故。二加持故。三勸請故。四三昧故。初智慧者。迴向品云。爾時十方諸佛告金剛幢菩薩言。及由汝智慧清淨故。乃至云。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十地品。爾時十方諸佛告金剛藏菩薩言。亦是汝勝智力故。欲令汝為一切菩薩說不思議諸佛法光明故。二加持者有二種。一他方佛加持。二當會佛加持故。普賢三昧品云。十方諸佛告普賢菩薩言。佛子。此是十方諸佛共加持汝。乃至云。所謂能轉一切佛法輪故。十住品云。爾時諸佛告法慧菩薩言。十方各千佛剎塵數諸佛。悉以神力。共加於汝。又是毗盧舍那如來威神之力。乃至云。令汝說法。十行十向十地等品。皆同此說。又上下文中。明諸菩薩對佛說法讚頌等。皆云承佛神力者。是其類也。三勸請者。如現相品中諸菩薩等念請。普賢三昧品中諸菩薩偈請。名號品中諸菩薩念請。賢首品中文殊勸說。十住十行十向等品。皆是十方諸佛勸說。十地品中三家勸請。乃至入法界品等。其中勸請如文應知。恐繁不具。四三昧者。於九會中。但諸菩薩將欲說法。先承佛力。入定方說者。皆即是其教起緣也。
  第三所為中。廣有無量。略標十種。一機感故。此中機感有二種。一者現在機感。二者未來機感故。初發心功德品云。是時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