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如德生慈氏處說。其生如來家。是生十住菩提心家。
  第三觀諸法門藏者。謂既已發心。當修勝觀。釋中十句。初二句標。上句標行。下句標向。行相資故合為一。後於諸威儀下。別明皆通行向。十行行此。十向迴此以向三處。
  第四淨心藏中。契理斷障。名深淨心。即淨心地。釋中有十四句。初總。餘別。別中。一得佛菩提光明遍照者。明心菩提。故云光明。二證理無著。為入方便海。三得證不退。名如金剛。四大悲為首。能攝眾生。五捨異生性。為超有趣。六分身百剎等為成就神變。七成十大願起信慈悲十種行法。八由證信等五根明利。九後得勝進為長善心。十是證不退。名為不動。願善決定為大願力。十一同佛證如。故得佛護。十二煩惱所知分別頓盡。為壞障山。十三具上諸德。堪與眾生為所依怙。
  第五平等光明藏者。二地已上。證如起行。為平等光。釋中。初總明。後一切所有下別顯。初有六度。即從二地至第六地。唯第二地。具初二度。故地經云。遠離慳嫉破戒垢故。以未持戒檀未淨故。其住佛境界。即上攝佛善具足安忍。下四度度各一地。從得一切法差別光明下。皆第七地。文有七句。初句為總。方便增故。為差別光明。餘六句別。一雙明事理為無障[得-彳]眼。二方便涉事偏觀佛相。故彼經云。八如來種種名色身。三得無生忍光明。為甚深法。四入多方便故能化生。五三業善功故見聞必喜。六具菩提分。為勤修差別。能證實際。為如實法門。
  第六生如來家藏者。以無生忍。契同法性。為生佛家。無性攝論云。謂佛法界名如來家。於此證會。故名為生。此即通意。亦屬初地。細論生家。乃有多種。一者初住生菩提心家。二第四住生如來教家。三者初地生真如來。四第八地生無生忍家。五者佛地為究竟生佛家也。今即八地。釋中有十一句。初句為總。亦即淨忍分。後成滿下別。十句皆得勝行分中明深行勝。於中。初句又總。謂總下九句皆殊勝行門。以行位玄奧。故云殊勝。餘九唯別。謂二願度增故。具諸佛願。三同無功用故善根純一。四得法身故與佛同體。五同無漏故名白淨法。上三即彼經不可知無差別。以同無漏。如麥在麥聚。不可知異。故同菩薩。亦同如來。皆是境分殊絕德耳。六安住普賢廣大功德。即正行廣大。故彼經云。無量無邊。七入一切佛甚深三昧。即離障寂滅。故彼經云。離諸諠諍。寂滅現前。喻於比丘入滅盡定。後三句即三輪化益。通明無漏行體甚深。
  第七佛力光明藏者。即八地勝進發起。勝後所有功行。由佛勸起。頓起眾行。名佛力光明。釋中十句。初總。餘別。光明遍照。屬上總句。以佛七勸。為佛智光之所照故。心不退轉下別。一念不退轉。二遊剎無動。三供佛無疲。此二皆起行速疾。然疾由二因。一者一身為無量身等故。二者無功用故。此二相資。故能不動遍遊普事無厭。如船入海無功而速。四如實了下。皆淨土分中事。謂於三世間。得自在故。初二器世間自在行。次二智正覺世間自在行。後三眾生世間自在行第八普遍智門藏者。第九地中具法師德。於三性等皆遍知故。釋中十五句。初總。餘別。總謂從第八地入於第九。故云住童真位得菩薩儀。種種威儀。即具法師德。後一切功德具足圓滿下別。此一句即法師方便成就。已具無量智慧觀察。復習如來智慧等故。二即智成就。知化法故。及入行成就。知所化生心行等故。此二皆是微細觀察一切智門。三於一一門下。皆說成就。於中。初句口業成就。具無[得-彳]辯。於一一門說無邊故。餘皆法師自在成就。四三昧自在。隨心頓演。五波羅蜜自在。隨門能說。六受持自在。念念普至諸來來所。意在受持。七八皆於法自在故。事理交徹。七即事入理故。於差別境。入無差別定。八即理了事故。於無差境。入差別智。然理本寂寥。義順於定。事隨相別。義順於智。故經互說。理實俱通。又前則事能顯理。後句依理成事。前則不壞假名而說實相。後則不動真際建立諸法。前則動不離寂。後則靜無遺照。九於無量無邊下。皆起說自在。謂九橫遍諸境能說自在。十竪於有無而得自在。故彼經云。有形無形皆令說法。十一十二大小自在。故彼經云。於一一毛端。有廣大眾會。皆能頓說。亦答難自在。知諸世間下三句。即自在之由。由假設故。何以假設。因緣生故。何謂因緣。皆心變故。
  第九法界變化藏者。以佛莊嚴而莊嚴故。名種種莊嚴。舊名普現莊嚴受生藏。釋中十句。初句嚴依。普隨已下皆是嚴正並祕密智。初三句身祕密。成就種種方便下五句。皆意祕密。其第五句。兼乘非乘祕密。具足開演成菩提行口祕密。從行無障[得-彳]下三句。得菩薩行祕密。初二句因行。後一句同果。後隨所應下二句。時非時祕密。謂善知化時。方能饒益。
  第十踐如來地受生藏者。約其自分即是菩薩。約其勝進即名為佛。故云速疾踐如來地。釋中十句。初總。餘別。總謂已受職位。故得灌頂。同佛體性。正是等覺。所謂下別中多同十定十遍中事。恐繁不配。
  [△@○]第四善男子如是菩薩下。結歎勝益。文中二。先總示功能。以酬前問。後若諸菩薩下。別明修德。於中二。先明修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