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即菩提等十種身也。一施滿他心故。相好悅物。二戒遍止惡故。法身無垢。即應化法身。三忍能含納故。福德難思。四進策萬行故。威勢無勝。五禪定寂照故。得無等等清淨菩提。六般若照理故。智身究竟。即智慧法身。七方便涉有故。色身隨化。八願窮來際故。願身住劫。九力有幹能任持色身及諸淨剎。十智無不決故。隨意現稱根。此約純門。一度成一。若約雜門。十度互成。清淨慈門剎塵數。共生如來一妙相等。亦純門也。世尊往昔為眾生。修治法海無邊行。即雜門也。無量劫中修行滿。菩提樹下成正覺等。即純雜無[得-彳]門也。總上三門。因果交徹。為華嚴中佛因果也。三有一句。總離諸惡。即總淨十身一切功德。三如是種種廣以財法下結。即類結多門。上辨醫方用竟。
  △第二善男子我又善知和合下。辨知香用。於中二。先總標。後所謂下別顯。於中三。一知香體。略辨十香。大同舊譯。如音義釋。二如是等香下。總知體用及和合之法。至青蓮華長者當廣分別。三善男子我持此香下。別明用香。於中二。先供佛興願。後善男子我欲供養下。顯供成益。成大供故。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謙己推勝。謙己中云。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供養歡喜法門者。身心病除。成二世樂。故皆歡喜。以香普供。得佛十身。則何佛不見。
  餘二可知。
  ●第七甘露火王。寄無著行。方便涉有。不迷於空。事理無滯。不捨不受。故名無著。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念教成益。後趣求後友。前中三。初牒前修習。次作是思惟下。念友勝能。後如是專念生淨信心下。顯修成益。於中有二十心。一信樂所聞。二欣慶所得。三法樂怡神。四諸根柔軟。五勇求進趣。六不取不生。七悲智雙流。八以德嚴飾。九不著萬境。十不[得-彳]起修。十一萬累不拘。十二不被心使。十三了無了相。十四萬行修成。十五不疑未聞。十六遍剎禮事。十七以因嚴果。十八智合十身。十九上求菩提。二十念念入理。
  二漸次前行下。趣求後友。於中三。初周遍尋求。二伴友引導。三辭詣王所。
  △今初可知。
  △二于時遇有多聞下。伴友引導。此第二段。直至詣王。向一卷經。舊經所無。於中四別。一遇友諮詢。二時彼多智下。問答來意。三婆羅門言彼藤根國下。讚美安撫。四我王恒居下。為說法門。於中亦四。一標舉盛德。二善財復言何故大王下。問答王名。三我王復以下。重舉德能。四善財復言云何名為下。徵釋王德。於中二。先問。後答。答中二。第一廣明勝德。第二結讚勸歸。
  ▲前中亦二。先長行。後偈頌。
  [○@△]長行復二。第一酬具足七支。第二酬中道正化。前中亦二。先舉所持七支。謂以國之依正。文武經邦。皆人七支。在文易了。後復有二法下。明能持支法。謂謀以智慮。勇以果決。故但二德可持七支。
  第二仁復當知我國大王下。酬前中道正化。於中三。第一總彰九德能轉王輪。第二廣說二德包含正化。第三例說眾德以顯難思。
  [△@、]初中三。一標舉。二何等下徵釋。三我國大王具此九法下結讚。
  [△@、]第二仁者當知我國大王奉事多佛下。廣說二德包含正化。於中二。第一舉因標德。第二問答廣釋。前中亦二。先舉因深德遠顯是菩薩。後是故我王下。標舉二德。許其宣陳。
  第二善財白言云何內德下。問答廣釋。於中亦二。第一釋內德。第二釋外德。
  [△@⊙]前中又二。先問。後答。答中三。第一總明勝德包弘。第二歷時別說。第三結歸內德。初中分二。先明異熟超倫。後明動合規矩。今初。具八異熟。初即種族圓滿。二入胎下壽命圓滿。既言天護。則壽命無夭。此中文略。三乃至受位下自在圓滿。四博聞強記下勇力圓滿。五身無眾患。攝二圓滿。一色相。二丈夫相。六含垢忍辱下大勢圓滿。七發言誠諦下信言圓滿。七段之中。具八異熟。二行幸城邑下。動合規矩。可知。
  第二仁者當知居俗白夜下。歷時別說。於中二。先分析時分。後我王精勤下。辨時中所為。於中亦二。先辨夜分四時所有德用。後自晝初時下。辨晝四時所有德用。於中四時。即分四別。就日初時復分為二。先明初二分時。後明後二分時。前中分四。一總辨所為。二徵問所以。三廣釋其相。四結讚屬時。初二可知。三答言仁者下。廣釋其相。於中三。初總明用十所由。次又此十事下。標十勝德。後初嚼揚枝下。別明十事。即為十段。各十勝德。前八可知。九嚴衛文二。先列十德。後如是莊嚴下。總顯儀式。(下十二經)十修祭祀中。雖不列十。文具多德。於中四。一明祭祀所為。二或出遊下。明祠祭之時。三祀祭之時下。明祀祭之儀。四國內輔臣下。即傍及有德。四我王如是日日下。結讚屬時。二日初出時下。明後二分時。謂晝初時後二分中所為德用。初明占候。次坐臨朝。後結時分。以此二分并前二分。為日初時。四分事訖。次第二時及第三時。二段文顯。第四盡第四時下。明第四時所有德用。於中二。先正明所作。即問道談玄。二由斯王德漸盛漸圓下。彰其成益。於中三。初略明益相。二喻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