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後趣求後位。前中亦二。先結前所聞。後深入諸佛下。思修證入。初句入果。餘皆入因果。云深入諸佛無量知見者。無量有二義。一廣多無量。即權智境。二深無分量。即實智境。境無量故智亦無量。知見二義。一別。二通。別謂知即是慧。謂根本智。見即是智。謂後得智。以此二智。知前二境。通謂俱是如來能證。如實知彼義故。即無障[得-彳]智。若爾時以重言。為揀比知。所以言見。為揀眼見。所以云知。此如世親般若論釋。入謂證達。若依禪宗。知心空寂名知。見心空寂名見。知約了知。見約證見。然見亦見知知即心體忘緣寂照真知見也。餘句可知。後隨順作意下。趣求後友。
  第二然後乃到普遍門城下。見敬諮問。於中二。先見依正。後設敬諮問。今初。百千聚落周匝圍遶者。眷屬般若。又隨舉其一収一切故。新經云。十千表萬行也。其城廣大等者。實相般若。周遍包容。已具餘度為多莊嚴。般若雉堞。高峻無上。是佛大道。蕩然無涯。寬無不容。平無邪曲。餘並可知。後聞已往詣下。設敬諮問第三長者告言下。稱讚授法。先讚。後善男子我昔下。授己法界。於中二。先明修學得法。後明法之業用。今初。般若生德。如學於文殊。得法有二。一醫方斷惑。二和香顯德。後因此了知下。顯其業用。即分為二。先明醫方用。後顯知香用。
  △今初。瑜伽醫方略有四種。一知病相。二知病因。三知除斷。四知斷已不生。今文具之。於中四。一總明勸學。二釋治病由。三令先治王。四廣明治相。今初。風黃痰熱。內四大病。亦是病相。鬼魅蠱毒下。是外四大。亦是病因。此句有情。若草毒水火即是非情。並為病緣。如是一切下。結多品類。我悉下顯能除斷。第二善財復言下。顯治病由。先問後答。由障菩提。故須治斷。第三菩薩復觀下。令先治王。王是眾生安樂本故。第四善男子菩薩若欲治諸病下。廣明治相。於中三。第一總標許說。第二廣說因相。第三明除斷相。
  ▲今初。諸病內起。即是病因。品類增損。此明病相。無量無邊下。雙結許說。
  ▲第二善男子一切眾生因四大下。廣說因相。於中二。第一橫說。第二堅說。前中亦二。先法說。後喻況。前中三。初說四大。二說塵毛。三明五大。今初分四。一明大為病因。二說所起病相。三結成過患。四結病所依。今初。明身為病本。是病是身。若使無身。當有何病。四大違反。因此病生。若了大空。病無依矣。今為不了故為病因。二所謂下。明所起病相。略有四病。初標名。次言身病下釋相。四種病中各有多相。身之四病。後文當釋。然其心病即是煩惱。故梵本云。謂貪嗔癡若癡狂心亂。是病之因。亦通病相。言客病者。自外而來故。十地中明。內四大病即是身病。外四大病即是客病。言俱有病者。亦因外緣。亦因內大。故名為俱。非身心俱。謂因遇寒熱及內四大復有乖違。即是俱病。然梵本中。無有憂喜。憂喜亦是病之因故。亦是第二心病攝故。三其餘品類下。結成過患。上言為主。略標上首。類更有餘。皆前四攝。言展轉相因者。或因身病而動心病。如因黃熱起貪嗔癡等。或因心病而起身病。因貪勞損。因嗔黃熱。因熱投水。因風墜崖。貪嗔在懷外遇傷損。如是等類。其徒寔繁。能令眾生受身心苦。即結遇也。四善男子如是眾病貧賤人少下。結病所依。經文自釋。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皆勞伇故。第二善男子一切眾生皆以無量極微下。辨微細塵毛皆為病本。全是蟲依故。婆沙論。人全蟲成。正法念說。八萬戶蟲。則戶有多口。三億之數。亦非多矣。第三善男子又觀此身下。明五大病因。謂四大圍空顯假合故。或說六種加。識處其中。而數論諸師。亦說五大。故諸經論多說四耳。文中三。初標徵。次所謂下牒釋。後然彼下。結成五大。彰其微細。故十地經。八地能知。楞伽經中。責所不問。
  第二善男子如是五大和合成身下。喻況。略有三喻。倒喻前三。文分為二。先別喻。後結勸。前中三喻。即分為三。一倉篅喻。二畫瓶喻。三四蛇喻。今初喻前五大。篅謂編其葦竹。外假中空。外如四大。內如空大。終歸散滅。顯是無常。由業所持。顯從緣無性現緣說。五原由業生非自在天下。顯空無我。此揀外道。略舉其四。等取於餘。一揀塗灰外道。計一切法自在天生。自在天喜眾生安樂。自在天瞋眾生受苦。故求其喜而供養之。二揀數論。從自性生。自性即是冥諦。謂從於冥諦生於覺諦。從於覺諦次生我心。次從我心生五微塵。從五微塵復生五大。從於五大生十一根。神為主等。三揀時散外道。謂一切法從時而生。時至則生。如春芽等。四揀執方外道。謂一切物從十方生。等者。等於六句無因。乃至九十五種橫計不同。皆說有我。今明諸大和合而生。則無我矣。故淨名云。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斯即病因。故當遠離。二譬如陶師下。即盡瓶喻。正喻前文微細蟲聚。埏者和也。埴者土也。和土成器即是坏瓶。坏即不堅。顯無常觀。內盛臰穢。彰其不淨。故涅槃三十二云。善男子。是身者不如摩羅耶山生於栴檀。亦不能生優鉢羅華分陀利華瞻婆羅華摩利迦華婆師迦華。九孔常流膿血不淨。生處臰穢。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