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即攝無盡故。七所化無限。要化無盡眾生界故。八所斷無限。要斷無盡自他感故。九果無限。要盡證入無盡如來無盡德故。十平等無限。心佛眾生悉皆平等。成與不成。修與不修。曠若虗空。無取捨故。得此十意。菩提之心自然增廣。無有譬喻而能稱量。若爾此善知識都無成耶。因此略辨成不成義。勒為四句。一以向因緣厚薄。對今無盡。則有始無成。此約悲門。二以稱法界發心。不見初相。方為真成。則無始有終。此約智說。三悲智合明不壞相故。不妨始終。前後諸文。其例非一。四稱性之談。則無終始。故天女云。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大願精進主夜神云。不可以生死中長短劫數分別顯示菩薩智輪。兜率偈云。眾生妄分別。某日佛成道。諸佛得菩提。實不計於日等。融斯四句。無有障[得-彳]。欲成即成。念念常成。欲不成即不成。窮未來際。故念念成佛亦無成相。亦不住於有學之地。無障無[得-彳]難思境也。
  ▲第四善財童子下。彰法名字。先問。後答。名離憂安隱幢者。此有二義。一以大悲高顯。所以稱幢。其有見者。離業惑苦。不退菩提。是離憂安隱。二者即智之悲涉苦安隱。即悲之智多劫無憂。雙摧生死涅槃。特出凡小之外。故名幢也。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謙己推勝。
  第五善男子於此下。指示後友。海潮之處者。但約大悲。攝物無失。受童真名。故同前處。國名那羅素者。此云不嬾墯。動剎持剎觀剎詣剎無休息故。仙人大威猛聲者。亦云無恐怖聲。出廣大遍滿音。威伏諸惡。安慰眾生除恐怖故。童真清潔。無生無漏。仙人表之。
  禮辭可知。
  ●第八大威猛聲仙人。寄童真住。心不生倒。不起邪魔破菩提心。故名童真。文亦具六。
  第一依教趣求。於中亦二。先念前友教。有十三句。前二句總順解行。後十一句增進勝心。後如是思惟下。趣求後友。
  第二見一大林下。見敬諮問。於中三。初見。次敬。後諮問。初中分二。先見依。後見正。今初。波吒羅樹者。同此方楸樹。尼拘律者。如此方柳樹。子似枇杷。餘可知。後時善財童子入此下。明見正報。領徒十千。表萬行故。第二善財見已下。設敬稱讚。於中三。初總明三業敬讚。次復作是念下。意業慇重。後作是語已下。身業虔恭。第三白言聖者下。諮問法要。
  第三時彼仙人下。稱讚授法。於中分二。第一稱讚法器。第二正授法要。
  ▲前中三。初主讚。示其徒者令敬學故。次時諸仙眾下。眷屬讚。由上指示故。後時大威猛下。述讚。
  ▲第二說是語已下。正授法要。於中二。先示法名體。童真淨智。變化自在。故名無勝。高出功用。相惑不動。所以名幢。後善財白言下。問答境界。先問後答。答中二。一加令證見。即示相答。二攝用言示。即言說答。
  前中亦二。先加持摩頂。即是加持之相。執手。表乃為授與之義。亦相攝有力入法界故。後即時善財下得益。於中二。先明目都身經。後爾時善財童子為菩薩無勝下。內心證入。文有十句五對。謂得善友五法所照。自得五種三昧光明。其五能照。初總。餘別。皆無勝幢差別妙用。一無勝幢光明照得毗盧遮那藏三昧光明者。此是總句。無勝幢者。真智起用。由為此照故。得即寂智慧光明。遍照事理。見佛聞法。皆此用故。別有四用。一境無不照。二照無不圓。三橫無不具。四竪無不攝。由此四義。成後四益。謂二既境無不照。稱無盡智。為此所照故。得總攝諸方總持。成前其身到十方剎。三由照無不圓。為金剛輪。為此所照。則萬法本淨。為智慧聚。大般若云。般若波羅蜜多清淨故。一切清淨。成前受持佛法無亂。四由能照橫無不具。為普門際。普門即境。總具諸度。以為莊嚴故。復名藏。為此所照故。得如空包含佛德無[得-彳]圓滿。成前得佛諸願諸力。五由能照竪無不攝故。云一切佛戒定慧三學圓滿。名之為輪。由得此照。竪窮三世圓滿智輪。成前見佛色身光網及無[得-彳]智輪。此上三事。即三輪也。陀羅尼約總持。三昧約寂定。唯第二所得。闕三昧言。或恐脫略。
  二時彼仙人放下。攝用言示。於中二。先放捨加持。二問答承領。今初。所作訖故還在本處者。上來加持。不移本處而遍十方。故攝神力本無來往。處既在本。時亦不長。斯即念劫圓融遠近無[得-彳]。此皆善友法門之力。是以善財。於一生中。辦多劫事。豈以三劫而為定遠。二仙人告下。問答承領。可知第四仙人告言善男子我唯下。謙己推勝。
  第五善男子於此下。指示後友。聚落名伊沙那者。此云長直。謂長者。盡知三際。直者。善知勝義。住處名阿野怛那者。此方云熱住處。婆羅門名勝熱者。五熱灸身。勝彼熱故。具足梵音云惹(平聲)耶。唐言勝。鄔澁摩唐言火熱。表體煩惱熱成勝德故。不染煩惱成淨行故。云婆羅門。
  禮辭可知。
  ●第九勝熱善友。寄王子住。從法王教。生於正解。當紹佛位故。文亦具六。
  第一依教趣求中亦二。一證前。二趣後。前中亦二。先明證因因前解脫。後得住下。正明得益。於中復二。先得自分益。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