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謂隨得便坐故。除敷具貪。標徵可知。三列釋中。前五約事。六七開緣。後三約心。四善男子結示可知。
  [△@、]第三善男子此十二種下結酬。謂前問中。云何於善友法而得淨及不退轉。今明依上頭陀則二戒淨。萬行皆成。
  第六爾時善財童子下。戀德禮辭。可知。
  [△@△]自下大文第三。爾時善財童子善知識教潤澤其心下。慈氏一人。明攝德成因相。前既會緣。皆入一實。堪成佛故。故辨補處成因之義。文唯五段。補處菩薩。位極昭彰。故闕謙推。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標念前趣後。後自憶往世下。別生勝念。改往修來。於中三。一觀察昔非。以行對治。二復觀此身下。觀今昔苦。策進當善。此中觀念。諸修行者。願審放之。三作是念時下。明觀念益。於中三。初益勝觀。次又得清淨下。益其證入。後如是一切下。結益所屬。
  第二善財童子以如是下。見敬諮問。於中二。先見敬。後諮問。
  △前中亦二。先見依。後見正。各有申敬。
  [○@△]前中亦二。一入定申敬。二出定敬讚。
  [○@、]前中亦二。一結前標後。二別顯定用。今初。初十如是。正是結前。義兼指後。以下定用。為如是故。於毗盧下正明標後。顯入深定。為用所依。大樓閣前。是入定處。五體投地。先以身敬。暫時[僉*殳]念下正明入定。先辨加行。[僉*殳]念是止。思惟觀察此二是觀。以此二品隨順正觀。發起已下。正明定相。契理甚深。體周廣大。信解即是勝解。於甚理深印持故。廣大願力。却顯定因。
  二變化自身下。別顯定用。即雙運定慧。於中二。一明即智定之妙用。二明攝法界之深觀。
  [△@⊙]前中亦二。先羅身雲於法界。後契法性之真原。今初。即深入無障[得-彳]法界也。初句身遍。次句入理。入智慧身者。能證智體周法界故。令所起用亦周法界。住平等門。是所入理。能所平等。無住住故。以此為門。令身周遍。上一入字。雙契智理。上之二句。若在變化身前。即是遍因。今在變化身後。顯所遍之身皆入理智。次普現其身下。明所遍處。次遍一切處皆如上說下。辨其所作。後如是充滿下。結橫竪普周。後等虗空下。契法性之真原。有十一句。初四法說體周。次四喻明體相。後三法說體妙。
  [△@⊙]二又決定知下。明稱法界之深觀。又前明入事事無障[得-彳]法界。今入事理無[得-彳]法界。於中三。一了法從緣。二智契無性。三會歸中道。此之三義。說有前後。理唯一統。觀則一心。
  [△@、]今初。又決定知。即是舊經。唯此四字。該下諸句。甚深信解。即是新經。解是勝解。於境印持不可引轉。故云決定。如是如是。此是梵文。即是舊經。一切諸言。有十一句。一報酬善惡。故云業起。二果自種生。故云因起。又報唯為有。果通五果。三善惡之業。皆由習近。是以君子令慎所習。四物有信心。佛力出世。五決定印持。供具雲起。六從佛化佛。由物敬心。七佛因佛果。由種善根。八萬類化身。是方便智。九八相等事。皆願為因。十不向三處。非菩薩行。十一佛智普周。故能無嚴嚴於法界。
  [△@、]二甚深信解離於斷見下。智契無性。由了上來皆從緣生。從緣之法。即無定性。無性故空。諸見斯寂。初甚深信解四字。長來有十二句。各有標釋。一定無著斷。今知迴向。則不定無。二定有著常。今生即無生。故非定有。三無因者。邪見有二。一者無因。二者倒因。今知正因。雙離二見。以有因故。非無因見。樂從善生。非惡生等。故為正因。則離邪因。四離顛倒者。對上即是倒因。亦通三倒四倒及與八倒。如實有二。一者事實。知世定無常樂我淨。二者理實。則知涅槃常樂我淨。無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今於無常。決知無常。常知於常。故無顛倒。又以常為常等。亦非如實。雙遮永寂。故云如實。五自在者。謂自在天能生萬物。為自在見。今知自業故不由他。六離自他者。自他有二。一邪見自他。從宜性生。名之為自。梵天生等。名之為他。今知因緣。斯二並遣。二者正見自他。自即因種。他即業緣。單執互非。乖因緣理。了因緣合。斯見便立。七諸邪見者。通該九十五種。斯等邪見。不出邪因及與無因。今了因果。一切都滅。八邊執者。堅執生死有邊無邊。今明無邊。略有二意。一理體湛然非邊無邊。二不得對治。浩然無邊。若得對治。則非無邊。故中論云。真法及說者聽者難得故。是故則生死非有邊無邊。謂三事難得。難得則非有邊。得則非無邊矣。九往來者。謂有眾生往來生死。故中論云。諸行往來者。常不應往來。無常亦不應。眾生亦復然。假業因緣。妄說往來。從緣無性。舉體皆空故。如影像故。淨名云。是身如影。從業緣現。十離有無者。從無之有。目之曰生。自有還無。稱之為滅。體不生滅。何得有無。十一離一切法者若有若無。若世出世。法是軌持。皆空無性。情見都滅。略出三因。一空無生故。二何以空無生。取不自在故。謂緣會不得不生。緣離不得不滅。三何以不自在願力緣生故。此展轉釋。又空無生。約理遣法。不自在者。約緣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