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句細入無間即入纖芥之微區故下經云如於此會見佛坐一切塵中亦如是塵中有剎剎復有塵塵復有剎重重無盡非心識思量之境故絕名言表義名言難述即言語道斷顯境名言不知即心行處滅亦是明化處周細前句化周法界後句細無不入經云一一毛端悉能容受無邊世界而無障礙示現調伏無量眾生。
  ▲無德而稱者其唯大覺歟。
  無德而稱下四結德歸於如來謂上之三段皆屬如來則歎不可盡論語云泰伯其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故經云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虗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即其事也。
  ▲朕曩劫植因叨承佛記金仙降旨大雲之偈先彰玉扆披祥寶雨之文後及。
  朕曩下三自慶逢時中分三初遠蒙佛記二彌荷太平三萬國朝宗今初朕曩劫植因者久遠種因故得大覺親記叨者忝也從金仙下別明記相初明大雲經或有疑偽後玉扆下明寶雨經鄭氏注周禮云房屏風也天子屏風以玉為飾寶雨經有十卷又開元正緣第一卷中云爾時東方有一天子名日月淨光乘五色雲來詣佛所右繞三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佛告天子汝之光明甚為稀有天子汝於過去無量佛所曾以種種香華珍寶嚴身之物衣服臥具飲食湯藥恭敬供養種諸善根天子由汝夙種無量善根因緣今得如是光明顯耀天子是因緣故我涅槃後第四五百年法欲滅時汝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摩訶支那國位居阿[鞥-合+(白-日+田)]跋致實是菩薩故現女身為自在主經於多歲正法理化養育眾生猶如赤子令修十善能於我法廣大住持建立塔寺又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供養沙門於一切時常修梵行名日月淨光餘如彼經釋曰此時更無女主弘建若是斯言不虗。
  ▲加以積善餘慶俯集微躬遂得地平天成河清海晏。
  加以積善下二荷太平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今由積善故得地平天成河清海晏晏猶安也。
  ▲殊禎絕瑞既日至而月書貝牒靈文亦時臻而歲洽踰海越漠獻賝之禮備焉架險航深重譯之詞罄矣。
  殊禎絕瑞下第三萬國朝宗重譯來貢初兩對標謂萬方仰德殊異禎祥奇絕瑞應日日而至月月而書書之史冊也貝牒靈文亦時時而至歲歲沾洽也二踰海下兩對釋成初成上禎瑞而至後架險下成上貝牒臻洽踰海航深皆水行也越漠架險皆陸路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斯乃諸佛之密藏如來之性海視之者莫識其指歸挹之者罕測其涯際。
  大方廣下第四別歎此典旨趣玄微於中二初總歎次別歎今初先二句標其深廣後視之者下成上二句既為祕藏故視之不見稱為性海安測邊涯挹者珠叢云以器斟酌於水也故文選頭陀寺碑云蓋聞挹朝夕之池者無以測其淺深仰蒼蒼之色者難以知其遠近故今測量若以管窺天用蠡測海也。
  ▲有學無學志絕窺覦二乘三乘寧希聽受。
  有學無學下第二別歎於中三初約人歎二約法歎三約處歎初中二先對劣顯勝後當體顯勝前中初句通說三乘後句別說三乘然二乘在座如聾如盲三乘菩薩積行多劫不能測故窺者左傳云謂舉足而視覦者珠叢云有所冀望。
  ▲最勝種智莊嚴之跡既隆普賢文殊願行之因斯滿。
  最勝種智下二當體顯勝上句約果滿以滿二嚴成種智也下句約因圓普賢之行文殊之願二皆圓也亦得行願通上二聖。
  ▲一句之內包法界之無邊一毫之中置剎土而非隘。
  一句之內下二句約法歎於中上句約能詮深廣故一句之義竭海墨而不盡下句約所詮事事無礙故一毫之中置剎土而非隘也。
  ▲摩竭陀國肇興妙會之緣普光法堂爰敷寂滅之理。
  摩竭陀國下第三約處歎舉摩竭者九會本故不起覺場而周徧故舉普光者近菩提場又說信門該於果海故云爰敷寂滅之理。
  ▲緬惟奧義譯在晉朝時踰六代年將四百然一部之典纔獲三萬餘言唯啟半珠未窮全寶。
  緬惟奧義下第五傳譯古今感慶逢遇於中二初明前譯多闕二明今譯多具今初緬者遠也惟者思也六代即晉宋齊梁陳隋也言唯啟半珠未窺全寶者即涅槃聖行品雪山童子聞化羅剎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驚而顧視唯見羅剎問羅剎云大士汝於何處得是過去離怖畏者所說半偈大士汝於何處而得如是半如意珠釋曰欠下偈義未全故若得聞下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即全寶也今明先譯既闕即為半珠也。
  ▲朕聞其梵本先在于闐國中遣使奉迎近方至此既覩百千之妙頌乃披十萬之正文。
  朕聞其梵本下第二明今譯多具即全寶也文中有六一邀迎二正譯三感徵四事畢五讚益六慶遇今初邀迎事如玄談。
  ▲粵以證聖元年歲次乙未月旅沽洗朔惟戊申以其十四日辛酉於大遍空等親受筆削敬譯斯經。
  粵以證聖下第二正譯也月旅沽洗者正當三月言親受筆削者則天躬自刊削言筆削者漢書衛青傳云削則削筆則筆削謂刪去筆謂增益有云理書勘受削而注之良以古人書木竹簡以刀削故。
  ▲遂得甘露流津預夢庚申之夕膏雨灑潤後覃壬戌之辰式開實之門還符一味之澤。
  遂得下第三感徵也十四日是辛酉庚申即十三日壬戌即十五日前後一日各有感徵謂則天於十三日夜夢見徧天之內皆降甘露十四日覃開譯經十五日天降甘雨覃者爾雅云及延也郭璞注云謂蔓延相被及也式開下成上徵祥此二句亦可通上二瑞謂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