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劫轉變。
  各各游者。即二地至十地諸菩薩。游戲神通。以多莊嚴而嚴一剎。或以一嚴而嚴多剎。所至染剎。則能莊嚴也。
  十方一切世界海諸菩薩(至)無量大莊嚴劫轉變。
  大莊嚴者。即普賢位。嚴於微塵內剎。如上口光召眾等是。
  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
  莊嚴滅者。明失善緣而惡現。謂如來示滅。能事隨滅。佛滅百年。乳不及水。況今之世。況於減極。稗為上味。鐵為上嚴。
  諸佛出現於世故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變。
  如彌勒來也。
  如來神通變化故世界海普清淨劫轉變。
  以佛神通。于何不淨。淨名足指案地。法華三變淨土。即其類也。
  上之十事。初總餘別。不出業故。又初二屬凡。次四菩薩。後三屬佛。又約佛菩薩。即染令淨。約於凡夫。即淨成染。
  △三結。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二偈頌。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至)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諸國土皆隨業力生(至)一切普清淨。
  十頌如次頌前可知。
  △十無差別二。初長行三。初標。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至)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
  謂前九辨諸世界。約相不同。隨業染淨。由於眾生有差別故。今云無差。性無二故。故偈云業性起也。
  又約權設。則種種差別。今約實說。則一切無差。如教法中。或說三乘。即是差別。說華嚴時。一切無差。
  又皆是諸佛之所用故。一一融攝。等無異故。故前九差別。是此無差之差。今此無差。即是前九差之無差也。故法華云。眾生見燒。淨土不毀。二皆相即。由依此義。說淨土中十八圓滿。一一稱真。皆周徧故。
  △二釋。
  所謂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世界無差別。
  海中包數同。則盡海之塵。一塵一剎。已是含攝之義。
  一一世界海中諸佛出現所有威力無差別。
  佛示威力同。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場徧十方法界無差別。
  道場同。同真性故。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如來道道場眾會無差別。
  眾會同常隨眾故。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光明(至)法輪方便無差別。
  次四光明名號音聲法輪方便。文並可知。上七皆約不動一。而普徧無差。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塵無差別。
  塵含剎海。
  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塵(至)皆於中現無差別。
  塵容佛剎。此二約不壞相。而廣容無差。
  △三結。
  諸佛子世界海無差別(至)微塵數無差別。
  △二偈頌。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至)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一微塵中多剎海(至)以願力故徧世間。
  十頌如次頌上十義。但第六約身。與前名體異耳。而前但約平漫無差。今顯塵內重疊融攝無差之義。若云約共同事者。何以不言染同苦同。豈世界海中都無此耶。
  此下入第八卷經。

  ○華藏世界品第五

  △初來意者。前品通明諸佛剎海。今此別明本師所嚴依果。答世界海問。故次來也。
  二釋名者。準梵本。具云華藏莊嚴嚴具世界海之徧清淨功德海光明品。譯者嫌繁。乃成太略。處中應云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品。謂蓮華令子之處。目之曰藏。今剎種及剎。為大蓮華之所含藏。故云華藏。其中一一境界。皆有剎海塵數清淨功德。故曰莊嚴世界。深廣故名為海。有云世界依海。故立海名者。恐非文意。以下云華藏莊嚴世界海。住在華中故。
  其梵云嚴具。即是能嚴。其徧清淨功德海光明。即顯嚴之相用。依體有用。故致之言。今文舉體攝用。但云華藏。
  約事可爾。何因剎海。相狀如期。略舉二因。一約眾生。如來藏識。即是香海。亦法性海。依無住本。是謂風輪。亦妄想風。於此海中。有因果相恒沙性德。即是正因之華。世出世間未來果法。皆悉含攝。故名為藏。若以法性為海。心即是華。含藏亦爾。然此藏識相分之中。半為外器。不執受故。半為內身。執為自性。生覺受故。如來藏識。何緣如此。法如是故。行業引故。
  二約諸佛。謂以大願風。持大悲海。生無邊行華。含藏二利。染淨果法。重疊無礙。故所感剎。相狀如之。
  是以出現品中。多將世界。以喻佛德。細尋文意。乃由佛德。世界如之。
  三宗趣者。別顯本師依報具三世間。融攝無盡為宗。令諸菩薩發生信解。成就行願為趣。餘如前品。但總別異耳。融攝之相。亦見前文。賢首立華藏觀。復有十德。大同小異。如彼文說。
  四釋文。一品分三。三段如次。釋華藏莊嚴世界之名。今初華藏因果自體二。初長行二。初舉果屬人。顯因深廣。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至)是毗盧遮那如來。
  謂指此剎海。是我本師。修因所淨。然因深廣。有三勝相。
  往昔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