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用故。其猶上有白月。下資澄潭。潭清影現。機感應生。故兜率偈云。見佛亦復然。必假眾善業。十方諸佛。告功德林言。及諸菩薩眾善根力故。解脫月云。此眾無諸垢。志解悉明潔等。皆是機應。廣顯機感。如第四教所被機中。然此機感。通於現未。諸會當機。即是現在今之聞者。是未來機。
  四為教本者。謂非海無以潛流。非本無以垂末。將欲逐機。漸施末教。先示本法。頓演此經。然亦有二。一為開漸之本。出現品云。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故。二為攝末之本。如日沒時。還照高山故。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故。法華亦云。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此漸本也。次云。除先修習學小乘者。即開漸也。又云。我今亦令得聞是經。入於佛慧。即攝末歸本也。斯則法華亦指此經以為本矣。
  五顯果德者。謂此本法中。顯佛勝德。令諸菩薩信向證故。不識寶玉。不得其用。不知此德。安能仰求。然果德有二。一依果。謂華藏世界海等。二正果。如來十身等。此二無礙。以為佛德。然依正無礙通有六句。一依內現依。如塵中剎海。二正內現正。如毛孔現佛。三正內現依。四依內現正。五依內現依正。六正內現正依。其文非一。又有四句。一或唯依。佛即剎故。二或唯正。剎即佛故。三俱。四泯。思之可知。隨舉一門。則攝一切。並如下說。
  六彰地位者。為顯菩薩修行佛因。一道至果。有階差故。夫聖人之大寶曰位。若無此位。行無成故。此亦二種。一行布門。立位差別故。二圓融門。一位即攝一切位故。一一位滿。即至佛故。初地云。一地之中。且攝一切諸地功德。信該果海。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等。然此二無礙。以行布是教相施設。圓融是理性德用。相是即性之相。故行布不礙圓融。性是即相之性故圓融不礙行布。圓融不礙行布故。一為無量。行布不礙圓融故。無量為一。無量為一故融通隱隱。一為無量故。涉入重重。故世親以六相圓融。上下之文非一。
  七說勝行者。欲登妙位。非行不階故。君子不患無位。患己不立。行亦二種。一。頓成諸行。一行一切行故。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一等。普賢行品說。一斷一切斷等。二。徧成諸行。此即行布。謂自大菩提心體相功德。乃至等覺中行。此二無礙。例如位說。
  八示真法者。欲成行位。須解法理。不體理事。行亦非真。故兜率偈云。不了真實法。諸佛故興世。此亦二種。一。顯事理無礙法。二。顯事事無礙法。並如義分齊說。
  九開因性者。謂上因果理事。皆由眾生性有。若性非金玉。雖琢不成寶器。良以眾生包性德而為體。依智海以為源。但相變體殊。情生智隔。今令知心合體。達本情亡。故談斯經。以為顯示。亦有二種。一以言顯示。令其知有。二使其修行。悟入顯現。如下破塵出經卷等。亦如法華云。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眾生等有。故言唯一。
  十利今後者。既等有其分故。廣利無邊。此亦二種。一利今。即佛在當機。二利後。即今之見聞。發心品云。我等諸佛。護持此法。令未來世一切菩薩未曾聞者。皆悉得聞。此益復二。一令得見聞為堅種故。出現品云。如人食少金剛。終竟不銷等。二令起行成證入故。出現品又云。設有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習種種菩提分法。若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時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若聞此法。信解隨順悟入。當知此人。生如來家。乃至深入如來無量境界。良以有作之修多劫。終成敗壞無心體極一念。便契佛家。賢首品云。十剎塵數如來所。悉皆承事盡一劫。若於此品能誦持。其福最勝過於彼等。又此利益。別對前九。成十種益。謂一聞法爾。則知常徧。成見聞益。二聞本行願。學佛發興。成發心益。三聞機感。知法由善起。成造修益。四聞為本。知其義圓。成頓得益。五聞果德。則信樂願齊。成滅障益。六聞位。期心證入。成攝位益。七聞行。發意修行。成起行益。八聞法。決須解了。成稱性益。九聞因。知一切皆同。成轉利益。十總具前九。成速證益。故前九因。皆為今益亦可。前一一門。皆成十益。可以意得。因上十義。故此教興。發心品中。有十所因。彼云。以佛神力故。世尊本願力故等。因緣相參。對會因緣。可以意得。
  二明說經緣者。一切經首。說時方人等。皆是緣起。今有十緣。一依時。二依處。三依主。四依三昧。五依現相。六依說者。七依聽者。八依德本。九依請者。十依加者。
  今初依時。夫心冥至道。則混一古今。法界無生。本亡時分。下經偈云。諸佛得菩提。實不計於日。況無涯之說。念劫圓融哉。今以無時之時。略顯十重時別。初唯一念。二盡七日。三徧三際。四攝同類劫。五收異類劫。六以念攝劫。七劫念重收。八異類界時。九彼此相入。十以本收末。謂以非劫為劫故。於前十時。恒演此經。又此十種。隨一圓收。依此說時。則無終始。亦隨見聞。說初成等。如前法爾中辨。若依此時。則逈異餘教。而餘教時。不出於此。或說三七六七等。隨見聞故。廣如旨歸。
  第